文殊台
五台山里现文殊,人指此台名似虚。
正马东峰有狮子,恐曾高跨入匡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文殊台》:该诗选自钱闻诗的《文殊台》组诗之一,该诗描述了在五台山上文殊台的壮丽景色和景象。
1. 文殊台: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的五台山的一座著名寺庙。五台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台以文殊菩萨的尊号命名,寓意智慧与学问的象徵。
2. 五台山: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因有五座山峰而得此名。
3. 现文殊:此处指文殊菩萨显圣的地方。
4. 人指此台名似虚:人们传说文殊菩萨在此显圣,但实际情况难以确证。
5. 正马东峰有狮子:正马东峰,五台山的一座山峰;狮子,此处可能比喻文殊菩萨骑着狮子降临人间的传说。
6. 恐曾高跨入匡庐:匡庐,庐山别称,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此处暗含文殊菩萨可能去过庐山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句描述了五台山上文殊菩萨的出现,以及人们对这座文殊台的疑惑。次句则用“正马”一词描绘了东峰上的狮子形象,暗示文殊台的威严。最后一句诗人以想象的方式,猜测文殊可能曾在庐山之上驰骋过。全诗借景抒情,通过对文殊台的描绘和想象,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文殊台》是明朝诗人钱闻诗的一首咏史怀古诗,创作于明末清初时期。
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正处于明、清两朝更迭的动荡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争频发,民生疾苦。钱闻诗身处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中,他的人生经历也颇有一番波折。他曾仕明为知县,后归隐山林,以诗文自娱。在清军攻占江南时,他曾组织义军抵抗,失败后被捕入狱,最终因病死于狱中。
他的这首《文殊台》以古鉴今,借咏南宋时襄阳城被蒙古军队围攻的历史事件,来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在诗歌中,他描绘了襄阳城的陷落和百姓的苦难,以及南宋朝廷的无能为力。这些内容都反映了他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对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