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郡太守刘朔斋秋晚谒谢朓亭小饮三首 其一

标题包含
次郡太守刘朔斋秋晚谒谢朓亭小饮三首 其一
鞭摇五马踏沙堤,秋晚除书下紫泥。藓壁篆碑猿捧砚,松关吟句鹤分题。裴休故宅今为寺,谢朓闲官昔仕齐。太守宴归宾客从,数声山鸟日平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赶马踏着沙滩小路前行,秋天傍晚红榜落地的消息传来。藓壁上刻着古碑,有猴子捧着砚台研墨,关门响起松涛声,闲来与鹤共赋诗。裴休故居如今成为了佛寺,谢朓的闲职曾任职于南朝齐国。太守宴会结束,宾客们陆续离去,山谷间回荡着鸟儿的鸣叫声,太阳渐渐落在了西方。
去完善
释义
1. "五马":古代太守出行时的仪仗之一,寓意官员身份。 2. "紫泥":古代诏书的一种形式,用紫色泥封印在简牍上。这里指太守的任命文书。 3. "藓壁篆碑":苔藓覆盖的石壁上刻有字迹的古碑。 4. "猿捧砚":比喻有才学的人争相效劳。 5. "松关":松树围绕的门。 6. "鹤分题":比喻文人聚会时,各自即兴赋诗。 7. "裴休":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曾在江苏扬州任刺史,他的故居后来被改建成寺庙。 8. "谢朓":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曾任齐朝尚书吏部郎,此处借指作者自己。 9. "太守宴归":太守举行宴会结束回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晚时节拜访谢脁亭并参加小饮的情景。首句“鞭摇五马踏沙堤”描绘出太守刘朔斋乘坐的马车行驶在沙滩上的景象,突出了太守的高贵身份和威仪。接下来两句“秋晚除书下紫泥”和“藓壁篆碑猿捧砚”分别描述了太守的到来使得人们争相欢迎,以及诗人观看碑文时周围环境的寂静与庄重。 之后两句“松关吟句鹤分题”则表达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而“裴休故宅今为寺”则揭示了历史的变迁,暗示昔日的繁华已经消失,只留下遗址供后人凭吊。最后两句“谢朓闲官昔仕齐”和“太守宴归宾客从”则是以谢脁为例,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在生活的满足。最后的“数声山鸟日平西”则以暮色中的山鸟作为结尾,为整个诗篇增添了一份宁静、悠然的气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程炎子创作的《次郡太守刘朔斋秋晚谒谢脁亭小饮三首》组诗中的第一首。程炎子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个时期国家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他在官场沉浮多年,对国家的现状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在创作这首诗时,程炎子已经辞去了官职,回到了家乡。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在这个时期,他结识了郡太守刘朔斋,两人成为了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交流文学、谈论时事,共同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秋天,这个时节天气凉爽,万物开始凋谢,给人以萧瑟之感。程炎子和刘朔斋在一次小饮之后,来到了谢脁亭,这是一个纪念南朝著名诗人谢脁的地方。他们在亭子里谈论诗歌,抒发感慨,程炎子写下了这首诗。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