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五首 其三
高蝉荫嘉木,未省螗斧危。
勇虫亦何愚,不顾黄雀饥。
痴痴挟弹子,已复露沾衣。
世事无不然,古今同一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高高的蝉在茂盛的树上鸣叫,它不知道螳螂的命运多么危险。勇敢的虫子也是很愚蠢的,它们根本不顾及黄雀的饥饿。这些痴迷的射弹者,身上已经沾满了露水。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是这样,从古到今都充满了悲伤。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范浚:宋朝人,擅长诗文创作。
2. 杂兴:随笔创作的诗歌。
3. 高蝉:指在树上高声鸣叫的蝉。
4. 荫嘉木:在茂盛的树木下乘凉。
5. 省:懂得,了解。
6. 螗斧:传说中的两种害虫。
7. 勇虫:比喻愚蠢的人。
8. 黄雀:一种鸟类。
9. 痴痴:形容愚笨的样子。
10. 挟弹子:拿着弹弓准备射击。
11. 沾衣:衣服被露水打湿。
12. 然:如此,这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高蝉”开篇,诗人把蝉比作一个无忧无虑的生物,在高处欢唱,享受着大树带来的阴凉。接下来的两句则引入了“螗斧”和“黄雀”两个形象,诗人暗示即使看似强大的生物,也可能面临着潜在的危险。
诗中“勇虫”一词看似是赞美,实则表达了诗人对虫子们盲目、愚蠢行为的惋惜。接着的“痴痴挟弹子,已复露沾衣”描述了那些沉醉在游戏之中的人,他们已经忘记了自己其实正处在危险之中。
全诗最后一联“世事无不然,古今同一悲”,点明了整首诗的主题:不论是古是今,都存在这样无知而危险的情形,让人叹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杂兴五首 其三》是南宋时期范浚所创作的诗歌。范浚(1102-1150),字茂明,一作茂弘,号石湖居士,吴郡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他生活在宋朝南渡后的时代,正是国家内外交困的时期,此诗寄托了范浚深沉的家国情怀。
在创作这首诗时,范浚的人生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年轻时他任职地方官员,后因与权臣秦桧不合而罢官。此后他离开官场,过着闲云野鹤的隐士生活。范浚是一个忧国忧民的文人,尽管身处江湖之远,但心仍系国家之忧。在此背景下,他创作了一系列反映时事、抒发内心情感的诗歌作品。
该时间段内,南宋政权偏安江南,金兵屡次南下侵扰,国土丧失严重。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外戚权臣当道,政治腐败,民生疾苦。范浚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对国家的现状忧心忡忡。他在《杂兴五首 其三》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