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楼前流水西江道
楼前流水西江道。江头水落芙蓉老。画鼓叠凉波。凭栏颦翠娥。当年金马客。青鬓芦花色。把酒感秋蓬。骊歌半醉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边流水的小路上,我站在高楼前的回廊下看着这一切。江水低落,荷花老去。画面中的鼓声就像是凉凉的波浪,而我倚在栏杆上,皱着眉,像那青翠的石头。回想起当年在金马做客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年轻的、头发乌黑的男子。现在对着酒杯,感慨人生的无常,就像秋天的蓬草一样漂泊不定。而我的歌声也在这微醺之中断断续续。

去完善
释义
1. 楼前流水:指诗人在楼上看到的江水流逝的景象。
2. 西江道:指江水流入的江河。这里可能指的是长江。
3. 江头:江边。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
4. 水落芙蓉老:形容秋天的景象,水落意味着水位下降,而芙蓉也渐渐凋谢。
5. 画鼓:古代的乐器,形状像鼓,上有绘画装饰。
6. 凉波:指水流清凉。
7. 凭栏:靠着栏杆。
8. 颦翠娥:形容女子皱着眉头。翠娥,美丽的女子。
9. 金马客:指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这里可能是比喻诗人自己或者他所怀念的人。
10. 青鬓芦花色:形容头发变白,如同芦花一样。青鬓,黑发。
11. 秋蓬:秋天的蓬草,常常用来象征人生的无常。
12. 骊歌:告别时的歌曲。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季景象的词作。开篇以“楼前流水西江道”起句,既形象地描述了江水滔滔的景象,又点明了地点。紧接着的“江头水落芙蓉老”则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通过描写水的流逝和花的凋谢,表现出了时光的无情。
下阕中的“画鼓叠凉波”意味着秋天的到来,而“凭栏颦翠娥”则是作者在抒发自己的感慨。词人以当年风华正茂的金马客如今却已白发苍苍的形象来对照自己此刻的心情,体现了时光的无情。结尾两句“把酒感秋蓬,骊歌半醉中”,表达了作者在秋色之中感叹年华逝去的心境。整首词情感丰富,语言优美,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菩萨蛮·楼前流水西江道》创作于北宋时期,由舒亶所著。此阶段正值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期,文化艺术繁盛。政治方面,北宋与西夏、辽国时有战争,但总体上保持了相对和平稳定的局面。这为文人墨客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舒亶作为一名文学才子,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然而,他在人生道路上也遭遇了诸多曲折。据历史记载,他曾担任显要职务,却因遭人陷害而被贬谪。这使得他的心境变得沉郁而苍凉,对世事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这种人生经历成为他创作的源泉,为他诗词注入了强烈的情感。
在他被贬谪期间,他时常流连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慰藉。楼前流水的景象触发了他的灵感,抒发了他对美好时光的眷恋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无常感慨。正如诗中所描绘的“楼前流水西江道”,彰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