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岭宫词
春日迟迟春草绿,野棠开尽飘香玉。
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来得缓慢而美好,草木皆绿;山野里的海棠花正盛放,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在美丽的绣岭宫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在歌唱着唐朝开元盛世的歌曲。
去完善
释义
1. 绣岭:唐朝皇帝在骊山建的宫殿。
2. 春日迟迟:春天白昼变长的样子。
3. 春草绿:春天的草地一片绿色。
4. 野棠:野外的海棠花。
5. 开尽:花开得差不多都凋谢了。
6. 香玉:指花香。
7. 绣岭宫前:指的是位于绣岭的宫殿前面。
8. 鹤发翁:白发老翁。
9. 犹唱:还在唱。
10. 开元:唐朝时期的年号,共29年,唐玄宗为该时期在位皇帝。
11. 太平曲:描绘国家繁荣和平景象的歌曲。
去完善
赏析
《绣岭宫词》是一首描绘唐玄宗时期盛景的诗歌。诗人以“春日迟迟春草绿”开篇,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来展现唐朝的繁荣与昌盛。紧接着的“野棠开尽飘香玉”一句,则通过对野棠花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春天里大自然的生机盎然。
在诗的后两句中,“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诗人以绣岭宫前的白发老翁为切入点,表现了人们对开元盛世的怀念之情。这里的老翁虽已年事已高,但仍然念念不忘当年唐玄宗时期的太平盛世,口中仍然唱着歌颂那个时代的歌曲。这种对过去的眷恋和回忆,既是对历史的回望,也是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思。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老年宫人的刻画,生动地展现了唐玄宗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绣岭宫词》是唐代诗人李洞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唐文宗时期(827-840年)。在这段时间里,唐朝的局势相对稳定,但内部矛盾依然严重,政治斗争激烈。
李洞是一位富有才情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然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他的才华并未得到充分认可,因此他的一生过得颇为清苦。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这使得他对功名之事产生了一定的厌倦。这种心态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体现,如《绣岭宫词》中的“衣冠无子姓,丘陇有佳城”,表达了诗人对名利世界的嘲讽和对平凡生活的向往。
与此同时,唐文宗时期的社会风气也比较保守,士人阶层注重儒家道德观念,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在这种环境下,李洞的诗歌虽然具有一定的反叛精神,但依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这也使得他在创作《绣岭宫词》时,不得不采用含蓄委婉的手法,通过描绘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