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僧伽师塔书其图记后
脱罪宁计满船资,韩诗不解吟嘎咿。嘻僧伽塔如人耆,披图读记我心惟。厥疑忽失饱丧饥,师初扫龙兴寺墀。正殿不支荒坛壝,乞五百千师曰唯。时二比丘笑而冁,师曰来汝覸江𤃱。楼橹压浪人挽推,捆帛抱贝陆辇馗。其人彪发马则骙,师呼若剽将安赍。若贿水中焚自悲,兵乎在颈贿贻伊。盗骇举施师靡遗,构殿数不遗一榱。已而盗败赦获夷,来膜拜师去伾伾。师活我豫且之龟,见如茵芰涂麻脂。昌黎诗之送澄师,师来西天竺隇䧅。何国何姓师耶谁,贺跋元济乞邻比。此舍古佛栋与楣,普照王像为之尸。掘碑得像观者咨,十一面现真牟尼。塔初建泗覆梩蔂,金色宝相筑土筛。师指蛰龙懒傫傫,神告列缺逐以䨨。𤴙棂出指裂飞鬐,手瓶掷裴妻盱睢。卧者起趋自褰帷,齿痛丐饮巨石狮。子母不药咍咦咦,有疾曰癞师䠞眉。维杨及柳洒之绥,沙锣靳予水汝尸。妇脰有绳口齿肌,索毕侯扇波犹砥。知悔恶鬼现善姿,行矣白衣人来迟。五百尊者铁胼胝,出井师代衣蚀菭。万回遭师恭且寅,曰观世音救疮痍。师心在泗喻日葵,化臭而香塔如锥。顶珠光斗龙躨跜,火师不坏众涕洟。毋令水作人鱁鮧,是匹禹锁亡支祁。镇此淮泗留民彝,以佛法度悔可追。前年风绝塔冠緌,唐人写经飞若鸓。环泗儿啼惟师私,破柱兀立功何丕。兹闰我来雨涔𩆃,塔汨没水师持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摆脱罪名全凭钱,不懂韩愈诗的韵。僧人塔上笑嘻嘻,看图读书我在心。忽然饿饱生怀疑,师傅刚扫了龙兴寺。正殿破落荒凉坛,请求五百工匠师傅答:“可以”。两个和尚笑了,师傅说:“来吧,你们来看”。高楼船只在波浪中,人们拉推捆着货。彪悍的头发骑着骏马,师傅叫那人剽贼。他水中焚烧钱财哭,被敌人逼迫走投无路。盗窃震惊师傅没忘,建造大殿不差一根椽。后来盗窃失败被赦免,拜见师傅缓缓行。师傅救了我的乌龟,看见如茵的马莲涂上油膏。韩愈写诗送别澄师,师傅从西天竺来。何国何姓师傅是谁,贺跋元济请求邻居。这寺庙古佛有栋梁,普照王像为他守灵。挖开石碑见到佛像,十一面显示真实的释迦牟尼。塔最初建成覆盖泥土,金色宝相筑起筛土。师傅指着冬眠的龙懒洋洋,神告诉他列缺追来。琉璃窗户出现裂缝,手瓶扔出去裴妻瞪眼。躺着的起来自己揭开帘子,牙齿痛向巨大的石狮要水喝。母子不吃药笑哈哈,有个病人说得了癞病。维扬和柳树得到安慰,沙锣坚决给我水上尸体。妇人脖子上系着绳子,说完等扇子挥动还是平静。知道悔改恶鬼现出善相,来了个白衣人来得太晚。五百尊铁脚仙人,师傅代替他们出水井。万回遭到师傅恭敬,说:“观音菩萨救人于危难”。师傅的心在泗州向日葵,使塔变香又美。头顶的珍珠光芒四射,火师不毁坏众人哭泣。别让水变成人的鼻涕,就像大禹锁住无支祁。镇守淮河泗水人民安居乐业,用佛法教育后悔的人。去年风吹倒了塔顶,唐人的经文飞向远方。环泗的儿子只听师傅的话,破柱独撑功劳很大。今年我来雨中塔在水中,师傅扶着它。我不求师傅礼敬大山,眼里看到心里知道敬意。李邕的碑沉在水底谁来询问,披着裘皮站在水边感到寒冷。我想吃蛤蜊。
去完善
释义
1. 僧伽:僧伽(公元624-710年),唐代名僧,相传曾重建泗州城外汴水边的一座古浮图(即塔),并建僧伽塔。
2. 满船资:出自韩愈的诗《嘲鼾睡者》中的“空拳两乳大如州县符”和“满船载得之何多”两句,此处用来形容僧伽和尚做功德的慷慨大方。
3. 韩诗:这里指的是韩愈的诗歌作品。
4. 噫吁戏:出自韩愈的诗歌《石鼓歌》,表示惊叹的语气。
5. 耆:音qí,本意为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这里是比喻僧伽塔的高大。
6. 厥疑:指疑惑、疑问。
7. 饱丧饥:指吃饭、饥饿的问题,这里是指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8. 龙兴寺:位于泗州城内的寺庙,是僧伽和尚的主要活动地。
9. 正殿不支荒坛壝:意思是正殿已经破旧不堪,无法支撑,而荒坛上又有围墙。
10. 乞五百千师曰唯:向官员请求五百千的钱款来修复寺庙,和尚表示同意。
11. 二比丘:指两个僧人。
12. 冁:音chǎn,欢笑的样子。
13. 觇:音chān,窥视,观察。
14. 𤃱:可能是作者的笔误,原字应为“泊”,停泊的意思。
15. 楼橹压浪人挽推:描述建造过程中人们的劳动情景。
16. 捆帛抱贝陆辇馗:指搬运建筑材料的过程。
17. 彪发:形容人的头发粗糙、凌乱。
18. 马则骙:指马匹强壮有力。
19. 剽将:勇猛的将领。
20. 安赍:把财物安放好。
21. 兵乎在颈贿贻伊:意指冒着生命危险来贿赂官府。
22. 盗骇:指盗贼害怕了。
23. 膜拜:指虔诚地跪拜。
24. 伾伾:形容行走的样子。
25. 豫且之龟:指救了别人的人。
26. 昌黎诗:指韩愈的诗歌。
27. 澄师:指唐代高僧澄观大师。
28. 西天竺:指印度。
29. 岭表: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外地区。
30. 元济:唐朝时期的一位官员。
31. 贺跋:古代民族名,这里可能指代某个地方或人物。
32. 普照王像:指僧伽塔中供奉的一尊佛像。
33. 像观者咨:指看到佛像的人们询问其来历。
34. 十一面现真牟尼:指佛像的面貌呈现出佛祖的形象。
35. 金色宝相:指金色的佛像。
36. 挖碑:指挖掘古代的石碑。
37. 觀者咨:指观看的人询问佛像的来历。
38. 浮屠:指佛塔。
39. 䨨:音zhèng,雷声。
40. 𤴙棂:可能是作者的笔误,原字应为“檐棂”,屋檐下木头的格子。
41. 裂飞鬐:指屋顶的瓦片被风吹落。
42. 手瓶:指僧伽和尚的水瓶。
43. 裴妻:可能指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妻子裴氏。
44. 盱睢:形容惊讶、惶恐的表情。
45. 褰帷:掀起帘子。
46. 巨石狮:指巨大的石狮。
47. 子母:指母子二人。
48. 咍咦咦:形容病人在痛苦中的呻吟声。
49. 癞师:指患有皮肤病的人。
50. 䠞眉:形容眉毛纠结在一起。
51. 维杨及柳:指扬州的杨柳。
52. 沙锣:一种打击乐器。
53. 水汝尸:用水来清洗你的身体。
54. 妇人脰有绳口齿肌:形容妇女颈部肌肉紧绷,牙齿咬紧的状态。
55. 索毕:完成绳子捆绑的动作。
56. 侯扇:指等待扇子挥动。
57. 波犹砥:形容水面平静如镜。
58. 恶鬼:指病痛的折磨。
59. 白衣人:指医生。
60. 五百尊者:指僧伽塔中供奉的五百罗汉像。
61. 铁胼胝:形容手掌磨出了老茧。
62. 万回:指僧伽和尚。
63. 观世音救疮痍:指观音菩萨能治愈人们身上的疾病。
64. 塔如锥:形容僧伽塔的形状。
65. 顶珠光斗龙躨跜:形容塔顶的珠宝闪闪发光,照耀着四周的一切。
66. 火师:指烧火做饭的僧人。
67. 涕洟:指眼泪和鼻涕。
68. 禹锁亡支祁:指大禹治水的故事。
69. 淮泗:指淮河和泗水的流域。
70. 民彝:民间的习俗。
71. 以佛法度悔可追:指用佛法来弥补过去的错误。
72. 风绝塔冠緌:指塔顶的装饰被风吹落。
73. 唐人写经飞若鸓:形容唐人的书法飘逸如飞。
74. 儿啼惟师私:指只有僧伽和尚才能安抚孩子们的哭泣。
75. 破柱兀立功何丕:指僧伽和尚在修复寺庙时的辛勤付出。
76. 汴水边的一座古浮图:指位于泗州城外的僧伽塔。
77. 李邕碑沈孰诹咨:指李邕的碑文流传下来,被人们传颂。
78. 披裘水边凄绤絺:指作者在水边披着衣服,感受到秋天的凉意。
79. 据壳食蛤蜊:指作者在享受美食。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僧伽师塔的诗。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僧伽师塔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以及僧伽法师的神奇事迹。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僧伽法师的敬仰之情和对佛教信仰的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观僧伽师塔书其图记后》,是清朝诗人朱筠的作品。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756年,朱筠时年46岁。
在这个时期,朱筠作为当时著名的文人学者,曾在朝为官,但因仕途坎坷,多次遭遇贬谪。他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也使他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对佛教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期,正值清朝乾隆年间,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然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们却面临着严重的文字狱压迫。许多文人都因触犯了皇帝或权贵的忌讳而被贬谪甚至丧命。这种政治环境对朱筠等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们对人生和世事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这样的背景下,朱筠写下了这首《观僧伽师塔书其图记后》。诗中表达了对佛教思想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通过描述僧伽师塔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超越世俗纷扰的精神境界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