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齐庙
天下喻吭背,齐曰天之脐。泰山坡腹中,出母儿初啼。长大作宗子,结蒂昆仑西。后来祠东岳,庙额天齐题。郯故比琅邪,兹祀神则栖。何时崇碧霞,上玄生群黎。又云古玄女,东救轩辕迷。灾厄叩头乞,乞子抟沙泥。此皆道士说,奔走痴耄倪。几令岱宗公,旧次难攀跻。燔柴则曰天,升中礼青圭。感生灵威仰,震帝出摄提。经纬甚分明,汉学人贰携。他家反横八,陋语真无稽。井谈不见天,谁为拨云翳。偶来窥庙门,碑颓半节低。扪碑不卒读,去去我马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世称之为背部,古代称为天的脐部。泰山山体中心,新生命从这里开始啼哭。长大成人作为家族的主心骨,与昆仑山脉紧密相连。后来在东岳建立神祠,庙宇的额匾题字为“天齐”。郯县自古以来便是祭祀之地,神明在此栖息。不知何时尊崇碧霞,让苍天滋生万民。又有传说古代女神,曾在东方救助迷失的黄帝。人们遭遇灾难时祈求神仙,希望获得如沙石般的力量。这些均是道家的说法,吸引着众多信仰者。这让泰山君王难以在原有基础上攀登高峰。燃柴祭祀称为天祭,升中表示祭拜青色玉石。祈祷感动天地,神仙威风凛然,雷霆震撼大地,皇帝得以安居。政治秩序清晰明了,汉学家们无法轻易地把握其中的细节。而其他学说却胡乱阐述,用简陋的语言讲述毫无根据的事。人们在井底谈论天空,谁能拨开云雾看到真相?偶然间来到神庙门口,石碑已经破败不堪,勉强读到一半,便匆匆离去。
去完善
释义
1. 喻吭背:喻指四境。
2. 齐曰天之脐:齐国被认为是大地的中心。
3.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
4. 结蒂:建立封地。
5. 东岳:这里指的是泰山,因为在古代神话中,泰山被认为是五岳之首。
6. 天齐:这里的“天齐”是指天齐庙,即本文所描述的庙宇。
7. 郯:古国名,位于今山东省南部。
8. 琅邪:古山名,位于今山东省东南部的沿海地区。
9. 神则栖:意思是神明在这里居住。
10. 崇碧霞:意为修建高大的宫殿。
11. 上玄:天上的神灵。
12. 群黎:百姓。
13. 玄女:传说中的一位女神。
14. 东救:向东边救助。
15. 轩辕迷:指黄帝时期的灾难。
16. 灾厄叩头乞:面对灾难,人们祈求神明的庇护。
17. 乞子抟沙泥:意为人民如同沙泥一样,祈求神明保佑。
18. 道士说:关于道士的一些说法。
19. 痴耄倪:老年的痴迷者。
20. 岱宗公:泰山之神。
21. 旧次:古代对泰山的称谓。
22. 攀跻:攀登。
23. 燔柴:烧柴火。
24. 升中礼青圭:祭祀时,用青色圭壁敬献给天神。
25. 感生灵威仰:感受到天神的威严。
26. 震帝:天神。
27. 摄提:古代对天的称呼。
28. 经纬:表示条理清晰。
29. 汉学:汉朝的文化。
30. 贰携:并存。
31. 家反横八:其他家的看法不一致。
32. 陋语:粗俗的语言。
33. 井谈:平凡的言论。
34. 云翳:云雾。
35. 碑颓:石碑破旧。
36. 扪碑:抚摸石碑。
37. 不卒读:没有读完。
38. 马嘶:马的嘶鸣声。
去完善
赏析
《天齐庙》是一首描绘泰山与天齐庙的诗歌,作者通过对泰山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天齐庙的历史渊源、神话传说的叙述,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敬仰之情。
诗的首联以“天下喻吭背,齐曰天之脐”开篇,将天比作人的吭背,把齐(山东)比喻为天之脐,形象地描绘了泰山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接下来的颔联,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泰山的景色:“泰山坡腹中,出母儿初啼。”这里,诗人用“出母儿初啼”来形容泰山地貌的独特性,同时也传达了生命的诞生和繁衍的主题。
颈联诗人笔锋一转,开始讲述泰山与天齐庙的关系:“长大作宗子,结蒂昆仑西。后来祠东岳,庙额天齐题。”这里,诗人把泰山比喻为宗族的长子,表达了对泰山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人提到天齐庙,暗示了天齐庙与泰山的紧密联系。
在接下来的几联中,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天齐庙的历史和传说:“郯故比琅邪,兹祀神则栖。何时崇碧霞,上玄生群黎。又云古玄女,东救轩辕迷。灾厄叩头乞,乞子抟沙泥。此皆道士说,奔走痴耄倪。几令岱宗公,旧次难攀跻。”这段诗句中,诗人提到了天齐庙的所在地、祭祀的神明以及相关的神话传说。同时,诗人也揭示了天齐庙的神秘性和宗教色彩,表达了自己对这些传说的理解和思考。
最后,诗人通过描绘自己游览天齐庙的经历,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敬意:“燔柴则曰天,升中礼青圭。感生灵威仰,震帝出摄提。经纬甚分明,汉学人贰携。他家反横八,陋语真无稽。井谈不见天,谁为拨云翳。”这里的“燔柴”和“升中”是古代祭天的仪式,诗人以此表达了对天和神明的敬畏之心。同时,诗人也批判了一些荒谬的言论,强调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尊重。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充分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天齐庙》是清代著名诗人朱筠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当时社会繁荣稳定,诗歌文化盛行,朱筠作为文人雅士,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热爱山水田园生活。
朱筠在当时的文人圈中享有盛誉,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为主,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在他的一生中,他曾多次游览名胜古迹,体验各地的风土人情,这些经历都丰富了他的创作素材,使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在《天齐庙》这首诗中,朱筠通过对天齐庙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同时,他也通过对庙宇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魅力,以及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此外,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信仰、道德、仁爱的重视,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