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四日得石君自清风店寄诗明日逆之广宁门外和韵持示
闻声思尔迟榆毂,隔夕濂汘路如沐。得书子憩清风骑。呼群我趁卢沟鹜。江南去已五年忆,山右归仍千里目。固知誓已甘苋藜,未免看人苦箠朴。奉盈自料不丧七,竭诚人说能求牧。天教车马役休休,日向陔除光昱昱,握手今朝喜动眉,触绪中年痛入腹。殷勤须惜雨兼风,阅历都平笑与哭。官共还乡且复佳,老始读书不亦恧。庭中草木君当歌,郊迓先倾一斗漉。五六石浮滩如籯,舟触石过微作声。榜歌忽泊牛头下,牛头寺记唐天成。何年寺废判作墩,不敲钟磬惟敲钲。五六里前石址在,水口村近诗徵程。李花万株压舟落,包裹古戍墩中盛。此间老兵差不恶,中郎未似以阮呈。会须厨酒数斗饮,醉倒莫让前人名。径持壶盏上嶪峨,软沙试踏行跉䟓。几十步折拗石齿,花丛身入甘尝锡。玉林果茁玉山上,翠壁当面纷开楹。敷茵班草众香拾,一茎折得馨奇赢。碧溪下浮花气润,仰看冰挂珞与璎。拟梅瓣小枝较媚,怪雪花似天逾晴。飘然片片落杯酒,花光吸口身为轻。长姬香御岂真侍,青峰黄蝶纷来侦。奇山胜水处处有,良游谁坐花为城。诸子名流竹林数,醉翁愧我好尔诚。颓然玉瓶尽转醒,兹游乐矣人人倾。起迟日斜山出水,一掬手洗波盈盈。松重竹复扶去躅,他年忆此百绕萦。古人有语恋魂魄,江月老我谁孩婴。逢花不饮信非达,难得花境如兹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声音响起时思念你,时间慢悠悠地流淌着。隔了一夜,道路变得如同沐浴一般清晰。收到了你的来信,在清风中休憩。我们一起追逐卢沟的美景。离开江南已经五年了,从山西回来又相隔千里。尽管我已经习惯了辛苦的生活,但是看到别人受苦仍然觉得心痛。我要尽心尽力为你服务,你要相信我有这个能力。车子和马儿都在休息,阳光洒满了台阶。今天终于能与你再次相聚,心中充满了喜悦,却也有一些悲伤的回忆涌上心头。我们要珍惜这难得的相聚时光,不论欢笑还是泪水都要一起面对。这次回乡之行也很美好,我开始重新学习,希望能弥补过去的遗憾。你应该赞美庭中的花草树木,它们见证了我们的相遇。我们一同去郊外迎接你,喝上一杯好酒。河流上的小船轻轻地碰到了石头,歌声忽然在水边响起。这里曾经有一座寺庙,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座小岛。远处那座曾经的古寺已经被废弃,只留下钟声回荡。这片地方的水口村里有很多诗歌记载的历史遗迹。成千上万朵李花覆盖住了小船,静静地生长在这片土地上。这里的老人都很和善,但我觉得他们还没有遇到最好的机会。我们应该尽情地喝酒,让我们都能感受到彼此的快乐。拿着酒壶酒杯登上山顶,走在柔软的沙滩上。穿过曲折的石径,走到满是鲜花的地方,感受那美妙的氛围。玉林山上的果树正茁壮成长,翡翠般的瀑布和峭壁在身边飞舞。各种花香扑鼻而来,采下一朵小花,感受它的美丽与芬芳。小溪下的花朵散发着湿润的香气,抬头仰望挂在树梢的冰凌和璎珞。梅花的花瓣小巧而可爱,白色的雪花更显得天空明亮。每一片花瓣落入杯中,整个环境都变得更加轻盈。美丽的女子似乎在为花儿献上香气,青山和黄蝶也纷至沓来。风景秀丽的山川随处可见,有谁在这花城中畅游?这些名士们在竹林中共度时光,我希望我也能像欧阳修那样享受这样的欢乐。让我们把所有的忧虑抛开,共享这美好的时光。太阳渐渐落下,青山绿水映入眼帘。松树、竹子一路伴随着我们,这段回忆将永远铭记在心。古人曾说要珍惜每一次相遇,岁月匆匆,我们已经不再是曾经的那个自己。遇到花儿的时候如果不喝酒,那就不算真正的豁达。李花也应该对我有所回应,让我们永远保持这种无尽的友情。
去完善
释义
1. 广宁门:位于北京外城西南角,今称作西便门。
2. 清风店:地址不详。
3. 卢沟:指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古代九省通衢之地。
4. 江南:长江以南的地区,包括今天的江苏、浙江、上海等地。
5. 山右:山陕两省以西的山脉地区。
6. 甘苋藜:指甘于贫贱,生活节俭。
7. 箠朴:指鞭打。
8. 奉盈:指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9. 车马役:指替人奔走办事。
10. 陔除:阶除。
11. 动眉:形容眉头紧锁,心情沉重。
12. 中郎:指石君。
13. 厨酒:家中的美酒。
14. 数斗:形容饮酒的量很大。
15. 嶪峨:山高的样子。
16. 聆行: 小心行走。
17. 石齿:石头的纹理。
18. 敷茵:铺满草地。
19. 碧溪:清澈的溪流。
20. 珞与璎:都是玉石首饰。
21. 百绕萦:形容多次萦绕在记忆中。
22. 老我:自称谦辞,含有卑微的意思。
23. 江月:指江水映照的月光。
24. 魂魄:指人的精神或情绪。
25. 李花不言:形容李花的恬静美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标题所叙述的诗人际遇与心境显然复杂。朱筠受到石君从清风店寄来的诗的影响,想到自己的五年前的江南之行以及多年的努力。在种种人生历练与学习之后,自己虽然有着决心并甘心于简朴生活,但也无奈地看到别人的苦恼与痛苦。尽管身兼多种责任,但他也感到应该珍惜当下,面对生活中或喜或悲的琐事,不必过于介怀。他希望能在回乡安享晚年时继续追求学问,把握眼前的风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朱筠的这首《五月十四日得石君自清风店寄诗明日逆之广宁门外和韵持示》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朱筠任职翰林院侍读学士,因文学才华出众而颇受皇帝赏识。这首诗是与朋友石君相互唱和之作,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在清朝乾隆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然而,这也导致了士人之间的攀比之风盛行,文人墨客们热衷于结交名士、切磋技艺。在这样的背景下,朱筠与石君的友谊及诗歌唱和就显得尤为珍贵。他们以诗为媒,表达彼此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各自的才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