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和州
扬旌遥指历阳城,霜淡晴天鼓角明。
步骑打围秋草绿,舳舻传唱晓江平。
岸分南北人烟近,地控东南羽檄清。
牧守只今非易予,九重渊默待盈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举起旗帜远远指向历阳城,在晴朗的早晨,霜冻渐渐消退,鼓角的声音清晰可闻。步兵和骑兵们在绿色的秋草中打猎包围,船只载歌载舞于清晨平静的江边。河岸的两边是临近的民居,东南方向的信鸽传递着清晰的军情。这地方的太守并不好当,他们默默等待时机成熟。
去完善
释义
《送刘和州》注释如下:
1. 扬旌(jīng):高扬的旗帜。扬,高举;旌,旗帜。
2. 历阳(yáng)城:古县名,在今安徽省和县。
3. 霜淡晴天:秋高气爽的天气。
4. 鼓角(jué):古代的军乐器,如战鼓、号角等。这里代指军队。
5. 步骑(bù qí):步兵和骑兵,这里泛指军队。
6. 打围:古代一种军事训练活动,也指狩猎。
7. 舳舻(zhú lú):形容船队首尾衔接,形容船只之多。
8. 晓江平:清晨江面平静。
9. 岸分南北:长江沿岸,北岸为安徽和县,南岸为江苏南京。
10. 人烟近:指两地相隔不远,百姓生活相近。
11. 地控东南:地理位置控制着东南地区。
12. 羽檄(xí):古代用于征调军队的文书,上插鸟羽以示紧急,这里代指军事行动。
13. 牧守:地方长官,这里指刘和州。
14. 易予:轻易给予,这里表示刘和州责任重大。
15. 九重渊默:深宫之中,皇帝沉默不语。
16. 盈成:满盈成就,比喻国家富强、安定。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历史的诗词,诗人在此表达对刘和州的尊敬与祝福。首先,“扬旌遥指历阳城”点明了此次送别是在一个晴朗的天气下进行的。而后面的诗句则通过描绘各种景象,例如“步骑打围秋草绿”以及“舳舻传唱晓江平”,来体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紧接着的“岸分南北人烟近,地控东南羽檄清”则是体现了地理环境的优越性。最后两句则以祝愿的口吻,表达期待刘和州能够成功治理这片疆土的美好愿望。整首诗词层次分明,情感丰富,体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友人的真挚感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刘和州》是南宋诗人徐玑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86年,正值南宋中期。在这一年里,徐玑作为士大夫阶层的文人,参与了当时的政治和文化活动。他的人生际遇主要包括游历各地、结交文人和参加科举考试等。这一时期,南宋正处于金朝的威胁之下,国家局势紧张。然而,尽管内外交困,南宋的文化发展仍然繁荣昌盛,诗歌创作尤为突出。徐玑的这首《送刘和州》正是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的体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