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岩礲寺

标题包含
题岩礲寺
岩花得雨新如染,古树悬崖怪欲飞。 日暮溪深人不渡,一双白鸟傍林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岩上的花朵得到了雨的滋润如同被重新染色一般鲜艳,古老的大树长在悬崖边犹如要飞起来一样奇特。太阳即将落山,溪流变深人们无法渡过,一对白色的鸟儿在树林边飞翔寻找归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岩花:指的是岩石上的花朵,即生长在岩石上的植物花朵。这里可能指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 2. 古树悬崖:古,古老;树,树木;悬,悬挂;崖,山崖。这句话描述的是古老的树木生长在悬挂的山崖之上。 3. 日暮:日落时分,傍晚。 4. 溪深:溪水深度大。 5. 不渡:无法渡过。 6. 一双白鸟:一只鸟通常用“只”来计数,这里却用了“双”,表示鸟的数量多,至少有两只以上。白鸟,羽毛为白色的鸟。 7. 傍:靠近,接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的描绘为主,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林景象。首句“岩花得雨新如染”描述了山岩上的花朵在春雨的滋润下,如同被染色般鲜艳。次句“古树悬崖怪欲飞”则展现了古树枝繁叶茂地生长在悬崖峭壁上,仿佛要破岩而出,充满生机。后两句通过描述日暮时分,溪水变深,人们无法渡过,只能看到一对白鸟在树林边飞翔归巢,为诗增添了浓厚的静谧气氛。整首诗借物抒情,寄寓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岩礲寺》是南宋诗人黄顺之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这一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外部面临着金、蒙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强大压力,内部则政治腐败、民生疾苦。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黄顺之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时事的关注和对百姓的同情。在游历岩礲寺时,他看到了寺庙的破败景象,联想到国家面临的困境,不禁发出了“古路无人到,山门尽日开”的感叹。这种感叹既是对寺庙荒废的哀叹,也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同时,黄顺之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他提到了“云深鹿伴行”的情景,暗示了他在乱世中寻求内心平静的心态。他试图通过禅意和山水美景来排解内心的忧虑,但终究无法摆脱时代的阴影。这种矛盾的心态在诗中得到充分展现,使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