虏警
载将倾国尔为真,我梦扁舟作比邻。
今日避兵真是梦,可知夙世有奇因。
五湖烟水罨如画,鸱夷老子舍其下。
千秋声气梦相通,此地居停尔当借。
仙乎仙乎与世忘,何年归老耕闲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把你倾倒的才华当做真实,我在梦中乘着小船靠近你。
如今逃避战争犹如梦境,可能知道前世有奇妙的因缘。
五湖水波如画卷般美丽,范蠡这位老先生就在画卷之中。
千年的气息和梦想相通,这个地方可以暂时栖息。
变成仙人忘却世事,哪一年回归田园过清闲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虏警》:该诗是一首宋诗,作者是宋代文人孙锐。诗中描述了战争时期的逃避与平静的生活理想。“虏警”即指敌军警报。
1. 载将倾国尔为真:此句中,"载"意为满,"将"表示将要,"倾国"可理解为佳人或者祸水,"尔"为第二人称的"你","真"在这里是真实的意思。这句话连起来可以解释为:将要降临的灾难就像是你这位佳人一样真实。
2. 我梦扁舟作比邻:扁舟指的是小船,"比邻"在此可理解成邻居,而"我梦扁舟作比邻"即是在说作者希望自己能够和灾难保持一定的距离。
3. 今日避兵真是梦:这句的意思是今天逃避战乱就像是梦境一样。
4. 可知夙世有奇因:这里的"夙世"指的是前世或前生,"奇因"则可理解为奇特的因缘,所以这一句是在说:可能在前世就已经注定了这样的遭遇。
5. 五湖烟水罨如画:"五湖"是指古代中国境内的五大淡水湖,这里用来形容湖泊众多。"烟水"是形容水面波光粼粼的景象。"罨"是一种绘画技法,"罨如画"即如同精心描绘的水墨画一般。因此这一句是说湖面美景如画。
6. 鸱夷老子舍其下:"鸱夷"本为古人盛酒的皮囊,此处代指酒。"老子"在古代是对自己的谦称,"舍其下"意思是选择住在湖边。所以这一句是在说作者选择在湖畔居住,享受美酒佳肴。
7. 千秋声气梦相通:"千秋"表示长久的时间,"声气"则指思想感情的共鸣。这句话表达的是作者和历史上的许多贤士雅客心灵相通的意境。
8. 此地居停尔当借:"居停"是临时歇息的意思,"尔当借"就是说诗人劝世人暂且放下忧虑,尽情享乐。
9. 仙乎仙乎与世忘:这是诗人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忘却世俗的烦恼。
10. 何年归老耕闲堂:"归老"表示退休后回乡养老,"耕闲堂"则是诗人理想的隐居生活之地。整句表达的是诗人期望在某个时候退隐乡村,过上宁静的田园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虏警》这首诗以战争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诗中“载将倾国尔为真,我梦扁舟作比邻”一句,描述了诗人梦中与敌军相邻却安然无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无奈和对和平的向往。接下来“今日避兵真是梦,可知夙世有奇因”一句,暗示了战争的残酷现实与诗人的美好梦境之间的巨大反差,引发人们对战争原因的思考。
而后,诗中的“五湖烟水罨如画,鸱夷老子舍其下”以及“千秋声气梦相通,此地居停尔当借”两句,通过对古战场和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思考。最后,诗中“仙乎仙乎与世忘,何年归老耕闲堂”一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摆脱世俗纷扰、回归田园生活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和平、历史和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生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虏警》是南宋诗人孙锐于公元1141年创作的诗歌。在这个时期,南宋与金国关系紧张,经常发生战事。孙锐,字邦直,浙江钱塘人,他目睹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痛苦,对国家的忧患意识强烈,因此创作了这首诗。
诗中写道:“虏马南来气太骄,江头一带水云饶。亚夫未见真消楚,曾氏何妨只枕戈。”“虏”指的是金国军队,他们入侵南方时,显得过于嚣张。江头的景象一片破败,暗示着战乱带来的影响。后两句则表现出作者渴望有英勇善战的将领出现,保卫国家疆土和人民安宁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