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桑磐赠赵隐居

标题包含
桑磐赠赵隐居
湖南茅屋裹,避世隐墙东。 瀹茗知泉味,栽桑助女工。 高歌牛背笛,称棹艇头风。 忆昔天随子,相逢乐在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湖南的一座茅屋里,隐居于此以避开尘世的纷扰。 品尝清冽的茶水,懂得泉水特有的甘甜;种植桑树,帮助妇女们制作桑叶养蚕。 在牛背上吹着笛子,放声歌唱;乘坐小船,划开水波荡漾,享受微风拂面的惬意。 回想起当初和天随子的相遇,我们乐于其中,相知相伴。
去完善
释义
《桑磐赠赵隐居》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古代诗词。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注释: 1. 湖南茅屋:指湖南省的一处简陋的住宅,这里的茅屋象征着赵隐居的简朴生活。 2. 避世隐墙东:表示赵隐居在乡村的东边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3. 瀹茗知泉味:煮茶品尝山泉水的味道,体现了隐居者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4. 栽桑助女工:种植桑叶来辅助家里的女眷制作丝绸,这是古代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之一。 5. 高歌牛背笛:形容赵隐居在田野间放牧时吹奏横笛,愉悦心情。 6. 称棹艇头风:赵隐居在水边划船时欣赏着水面的波光粼粼,体验自然的美好。 7. 忆昔天随子:回忆起以前的诗友,这里可能指的是唐代诗人陆龟蒙,他号“天随子”,以田园诗歌著称。 8. 相逢乐在中:表达与赵隐居的相知相交让人感受到快乐与满足。
去完善
赏析
《桑磐赠赵隐居》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图景。诗中开篇便以“湖南茅屋裹,避世隐墙东”的描述展现出主人公在湖湘地区的偏远茅屋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接下来的“瀹茗知泉味,栽桑助女工”两句则具体描绘了隐居生活的细节:煮茶品味山泉之味,种植桑树以协助家中女眷织布,平凡而简单。 中间两句“高歌牛背笛,称棹艇头风”则展现了主人公生活的情趣。他或在大牛背上吹奏竹笛,或在湖上轻舟边享受微风拂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末尾两句“忆昔天随子,相逢乐在中”则表明,这种隐逸生活与古人陆龟蒙的天随子何其相似,仿佛相逢于乐在其中的人间仙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一种简练的笔墨勾勒出一个远离喧嚣、隐逸自得的生活场景,使读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心中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桑磐赠赵隐居》是一首宋诗,作者为孙锐。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北宋末年,即公元1100年左右。在那个时候,正是中国社会从盛唐走向衰弱的时期,战乱频繁,民生疾苦。 孙锐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对时代的变化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一生仕途并不顺畅,也曾经历过人生起伏,这使他对世事有着独特的见解。在这一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歌,以此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诗中的“桑磐”和“赵隐居”都象征着隐居生活和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在诗中,孙锐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画卷,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