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六十五首 其二十
元正一旦,万事成办。大乘小乘,井索钱贯。更问佛法如何,也是秦时𨍏轹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元正:农历正月初一,这里引申为新年伊始的意思。
2. 成办:把事情做成,这里指一切事情都可以实现或者完成。
3. 大乘:佛教术语,主要指觉悟真理的法门,与自利的小乘相对。
4. 小乘:佛教术语,主要指度己的修行方法。
5. 井索:井上的绳索,这里比喻紧密有序的关系。
6. 钱贯:一串铜钱,这里比喻连贯相关的意思。
7. 更问:再问。
8. 佛法:佛教中称引导众生达到彼岸的智慧或方法。
9. 如何:怎么办,表示疑问。
10. 秦时:秦朝时候,这里是指很久以前。
11. 𨍏轹钻:古代一种碎石工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偈颂六十五首 其二十》是南宋时期高僧释咸杰所作的禅诗。在禅宗诗歌中,作者以精炼、形象的语言揭示佛理和禅意,这首诗也不例外。
“元正一旦,万事成办”,此句意味着在正月初一这一天,所有事情都已就绪,暗含一种圆满、和谐的理念。这种理念也体现了禅宗对人生的一种态度:抛开复杂纷繁,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泰然。
“大乘小乘,井索钱贯”,大乘、小乘分别指佛教中的两大派别,井索则是一种汲水的工具,这里将二者相提并论,意谓无论何种信仰或行为,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这句传达了禅宗的包容性和平等观,消弭了不同宗教之间的隔阂。
“更问佛法如何,也是秦时𨍏轹钻”,这里借用古代秦国制陶工的工具——“𨍏轹钻”(一种用于刮平的器具)来比喻人们对佛法的探索。强调即使再深究佛法的奥义,终究也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般学问,不必过于执着于形式,而是应该内化于心,自然体现在日常言行之中。
总的来说,本诗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诗句,表达了禅宗的核心观念:在平实的生活中寻得内心的平静,追求人生的和谐。同时倡导包容与平等,鼓励人们领悟生活之道,摆脱各种束缚,实现生命的本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六十五首 其二十》是宋代诗人释咸杰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公元960年至1127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时期,同时也是佛教发展的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释咸杰作为一名出家人,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曲折和磨难。他自幼出家,年轻时曾游历全国各地,访师求学,广结善缘。然而,他在中年时却因种种原因被卷入了一场宗教纷争,导致他失去了寺庙,四处流浪,生活困顿。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对佛教的信仰和追求,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仰。
在北宋时期,由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佛教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当时,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寺院和僧侣,如东京相国寺、杭州灵隐寺等。这些寺院成为了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和学者前来参拜和学习。此外,这个时期的佛教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壁画、雕塑等,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