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山
清晓骑白鹿,直上桐柏山。
山环若城郭,琪树鬰参天。
青猨导我路,如入崆峒巅。
瑶草被阪绿,琼蕊凌霜繁。
旁瞰老子宫,玲珑隠林闲。
垩栋天马出,绛柱雕龙盘。
歖与冥寂士,共谈秋水篇。
散发松下啸,拂霞石上眠。
赠我玄玉膏,相期凌紫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晨骑着白鹿,直向桐柏山进发。
群山环绕如同城墙,奇花异草郁郁葱葱。
在青猿的带领下,好似步入了崆峒山的巅峰。
美丽的瑶草铺满山坡,晶莹剔透的花朵傲霜盛放。
俯瞰古稀道人的居所,精巧地隐藏于密林之间。
红色柱子雕刻着龙形图案,构建成一座华丽的宫殿。
与幽静之地的隐者谈论《秋水》篇章,实为人生一大乐事。
散开头发于松树下长啸,倚着云彩在山石上入睡。
他赠予我神秘的灵药,相约共享飘渺仙境的美好时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清晓:清晨。
2. 白鹿:指仙人的坐骑。
3. 桐柏山:中国的一座山脉,位于河南省境内。
4. 环:环绕。
5. 城郭:城市的城墙和城门。
6. 琪树:仙境中的玉树。
7. 欝:茂盛的样子。
8. 青猨:青色猴子,此处形容山路崎岖。
9. 崆峒巅:崆峒山的顶峰,这里形容山势险峻。
10. 瑶草:仙境中的仙草。
11. 琼蕊:美玉般的果实。
12. 阪:山坡。
13. 老子:即老子李聃,道家学派创始人。
14. 宫:道教庙宇。
15. 垩:白色。
16. 天马:传说中神马的形象。
17. 绛:深红色。
18. 雕龙:雕刻的龙形图案。
19. 冥寂士:隐居山林的高人。
20. 秋水篇:指《庄子·秋水》一篇。
21. 散发:解开头发,表示不拘束。
22. 啸:吹口哨。
23. 拂霞:掠过晚霞。
24. 玄玉膏:传说中的仙药。
25. 凌:升入。
26. 紫烟:紫色云气,代表神仙居住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桐柏山》是一首描绘仙境诗境的山水诗。诗人胡融巧妙地运用了奇特的想象和比喻,塑造了一个超脱凡尘的山水世界。在他的笔下,桐柏山如同人间仙境,引人入胜。
首联“清晓骑白鹿,直上桐柏山”,展现出一幅清晨景象,诗人骑着白鹿,飘然登上桐柏山。这一场景充满了神秘色彩,令人向往。颔联“山环若城郭,琪树欝参天”则描绘了山势环绕,树木茂盛的景象。
接下来的颈联,诗人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形象地刻画了桐柏山的幽深美景:“青猨导我路,如入崆峒巅;瑶草被阪绿,琼蕊凌霜繁。”山中景色瑰丽无比,千年古木参天,野花繁茂,流水潺潺。其间点缀着各种各样的仙草灵芝,仿佛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世界。
尾联中的“旁瞰老子宫,玲珑隐林闲。垩栋天马出,绛柱雕龙盘。”则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宁静且富有生机的画面:远处的老子宫庙宇坐落在山林深处,周围风景秀丽,神像庄重威严,一片祥和之气油然而生。
诗人在此游历期间,在树下松下发散思考,和隐逸之士交流心得,同乐山水之间。最后诗人还获赠一份礼物,表达了他的欣喜之情,并期望今后还能再度来到此地。这首诗以明快、简练的文字传达出了胡融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桐柏山》是唐代诗人胡融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桐柏山的雄伟壮观,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首先,我们来谈谈这首诗词的创作时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文化艺术空前发展,诗歌成为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这首诗正是创作于这一时期,具体年代不详,但我们可以推测它大约出现在唐玄宗至德宗年间(712-805年)。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关于胡融的生平和事迹,史书上记载很少,只知道他是唐朝的一位官员,曾任洪州刺史。从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自然景色和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他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在《桐柏山》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桐柏山的赞美,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我们来看看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很大发展。在这个时期,诗歌创作非常活跃,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他们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唐朝还是佛教盛行的一个时期,许多寺庙和石窟都建于这个时期,这些文化遗迹至今仍然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