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霄峰
青冥玉霄顶,静夜无纤埃。
手携赤松子,拂石坐苍苔。
举瓢呼海月,长虹贯金罍。
挂剑桂树枝,洗手天河洄。
我欲铲崖嶂,涉海登蓬莱。
要观中州碑,鼓枻云涛堆。
风波虽可越,长鲸正崔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天空中银河倒垂,寂静的夜晚无一丝尘埃。
我与赤松子携手同行,轻拂石头坐在长满青苔的地方。
举起酒瓢呼唤月亮共饮,一条彩虹贯穿金酒壶。
把宝剑挂在桂树枝头,洗手在天上银河水中。
我想要翻山越岭,渡海去登临蓬莱仙境。
观赏中原地区的碑铭,扬起船桨破浪前行。
尽管风波险阻重重,但仍有雄伟的长鲸阻路。
去完善
释义
1.青冥:天空,青云。《汉书·扬雄传上》:“卓然而龙跃云津,横野而翱翔青冥。”
2.玉霄顶:山名,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境内。
3. 静夜无纤埃:夜晚的宁静,没有一丝尘埃。形容环境的清洁与宁静。
4. 赤松子: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曾为神农之师。
5. 拂石坐苍苔:抚摩着岩石坐在布满青苔的地方。
6. 举瓢呼海月:举起葫芦呼唤海上的月亮。
7. 长虹贯金罍:金色的酒器贯穿如彩虹。
8. 挂剑桂树枝:将剑挂在桂树上。
9. 洗手天河洄:在天河边洗手,有回归的意思。
10. 中州:中原地区。
11. 鼓枻:划桨击水声。
12. 云涛堆:形容云浪翻涌的景象。
13. 风波:风浪。
14. 长鲸:指鲸鱼。
15. 崔嵬:形容高大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玉霄峰》是一首描绘仙人游历仙境的诗歌,作者是唐朝的胡融。这首诗语言清新,意象生动,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角度,通过一系列奇特的想象,展现了一幅超凡脱俗的仙界景象。
“青冥玉霄顶,静夜无纤埃”,诗人首先描述了玉霄峰的环境,这里青冥幽深,静夜无尘,给人一种静谧、空灵的感觉。这种环境令人联想到仙境,为接下来的描述做了铺垫。
“手携赤松子,拂石坐苍苔”,诗人接着描绘了自己与仙人赤松子的互动。他手握赤松子,拂去石上的青苔,然后坐在石头上。这里的“拂石坐苍苔”展示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表现出诗人在此处的愉悦心情。
“举瓢呼海月,长虹贯金罍”,诗人举起瓢,呼唤海月的倒影,长虹贯穿金罍。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奇幻的画面,诗人与仙人一同欣赏着美景,享受着诗酒之乐。
“挂剑桂树枝,洗手天河洄”,诗人将剑挂在桂树枝上,在天河边洗去凡尘。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渴望摆脱世俗纷扰,追求超脱生活的愿望。
“我欲铲崖嶂,涉海登蓬莱”,诗人表达了想要铲除山崖,横渡大海,登上蓬莱仙境的愿望。这里的“铲崖嶂”和“涉海登蓬莱”展现了诗人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对仙境的向往。
“要观中州碑,鼓枻云涛堆”,诗人还希望能看到中州的石碑,乘船破浪,穿越云涛。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探索未知世界的决心,以及对美好景色的热爱。
“风波虽可越,长鲸正崔嵬”,尽管可能面临风波险阻,但诗人仍然勇往直前,不畏艰难。最后一句以“长鲸正崔嵬”的形象比喻,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时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玉霄峰》是明代诗人胡融的一首描绘山峰景色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时期,具体年份未详。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许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了强大的中央政权,实行严格的科举制度和儒家思想教育。
诗人胡融在这个时期的生活经历和人生际遇未有详细记载。但从他的诗歌作品中可以窥见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胡融可能是一位仕途不顺的文人,他的诗歌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在《玉霄峰》这首诗中,胡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玉霄峰壮丽的景色。他运用拟人手法,将山峰与人类进行对比,突出了山峰的雄伟壮观。同时,他还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景色的赞美。这首诗展现了胡融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明朝时期人们对自然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