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阙
朝游双阙下,遂登双阙上。
峻壁束清溪,石扇阖奔嶂。
旁通风云气,下蓄关键状。
高逾剑阁竦,狭过彭门壮。
我行季秋月,霜飙扫霾瘴。
崖枯水还壑,巴峡失清涨。
矫步凌丹梯,陟崄神愈王。
作书遗家人,咋指悔狂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上游览了双阙之下,然后登上了双阙之上。
陡峭的山壁约束着清澈的小溪,巨大的石门挡住了奔腾的峰峦。
周围的风和云仿佛在交流着什么,下面的地势如同关键一般重要。
这里比剑阁还要高耸,比彭门还要狭窄壮丽。
我在一个秋天的季节里行走,寒冷的秋风扫去了阴霾和瘴气。
山崖上的枯草使水流回到了沟壑,巴峡失去了往日的清流。
我矫健的步伐走在红色的楼梯上,虽然险峻,我的精神却更加饱满。
我给家里人写信,告诉他们我后悔之前的狂妄。
去完善
释义
1. 双阙:古代宫殿、祠庙等大门前两侧的高台,通常筑有楼观。这里是指双阙山。
2. 峻壁:陡峭的山壁。
3. 清溪:清澈的小溪。
4. 石扇:扇形的岩石。
5. 阖:关闭。
6. 奔嶂:疾驰而来的山峰。
7. 风云气:风云之气,比喻壮美的景色。
8. 下蓄:积聚在低处。
9. 关键状:形容地势险要的样子。
10. 剑阁:四川省广元市境内的著名景点,因剑门关而得名。
11. 竦:耸立。
12. 彭门:今江苏省徐州市的古称。
13. 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九月。
14. 霜飙:强烈的秋风。
15. 扫霾瘴:清除阴霾瘴气。
16. 崖枯:山崖上的树木枯萎。
17. 水还壑:水流回归沟壑。
18. 巴峡:位于重庆市和湖北省之间的长江三峡之一。
19. 丹梯:指登山时的台阶或山路。
20. 陟:攀登。
21. 崄:危险。
22. 神愈王:精神更加振奋。
23. 作书:写信。
24. 遗:寄给。
25. 咋指:瞬间后悔的样子。
26. 狂妄:过分自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双阙的游历过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攀登山峰的勇气与毅力的赞叹。
首联“朝游双阙下,遂登双阙上”点明了游历的时间和地点,为接下来的描写做好了铺垫。
颔联“峻壁束清溪,石扇阖奔嶂”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双阙壮丽秀美的景色,同时也凸显了山峰险峻的气势。
颈联“旁通风云气,下蓄关键状”描述了山中的气象变化和地理特点,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尾联“矫步凌丹梯,陟崄神愈王”表达出诗人勇敢攀登、不畏艰险的精神风貌,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全诗语言形象生动,意境开阔深远,通过对双阙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双阙》是唐代诗人胡融创作的一首描绘女子美貌的诗。这首诗歌赞美了一位女子的美丽容颜和飘逸风姿,通过对她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中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诗歌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此外,这个时期的服饰文化也非常发达,女子们喜欢穿着华丽的长裙,佩戴各种饰品,展现出优雅的气质。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诗人胡融在这个时期的生活经历。胡融是唐朝的一位官员,他在任期间曾经担任过一些较低级的官职。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谪。尽管如此,胡融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诗歌创作中,通过优美的诗句表达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以其独特的文化和艺术成就被誉为“盛唐”。在这个时期,诗歌、绘画、音乐等各种艺术形式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此外,唐朝的女子地位相对较高,她们可以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甚至担任一定的职务。这种社会风气为女性的审美观念和时尚潮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综上所述,《双阙》这首诗歌是在唐朝中期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创作的,诗人在描绘女子美丽容颜的同时,也展示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