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伫立长堤,淡荡晚风起。
骤雨歇、极目萧疏,塞柳万株,掩映箭波千里。
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
念荡子、终日驱驱,争觉乡关转迢递。
何意。
绣阁轻抛,锦字难逢,等闲度岁。
奈泛泛旅迹,厌厌病绪,迩来谙尽,宦游滋味。
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
算孟光、争得知我,继日添憔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站在长堤上,微风轻拂,夕阳西下。
暴雨过后,视野所及,一片萧瑟,千棵柳树,掩映着波光粼粼的江水。
船只和车辆纷纷驶向这里,人们都是为了名利而奔波。
想起自己整天忙碌,觉得故乡越来越遥远。
原来,
我把青春年华抛掷在绣阁之中,书信难寻,岁月匆匆。
漂泊的生活,病痛的困扰,最近已经尝遍了宦游的滋味。
这种心情,即使写下香笺,又能谁来理解呢?
想来,孟光能懂我的苦楚,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的容颜也日渐憔悴。

去完善
释义
1. 定风波:词牌名,以柳永的这首词最为著名。
2. 伫立:站立。
3. 淡荡:微风轻拂。
4. 骤雨歇:形容天气晴朗。
5. 塞柳:边塞的柳树。
6. 箭波:水波。
7. 走舟车:乘坐船只车辆。
8. 乡关:故乡。
9. 荡子:漂泊在外的人。
10. 绣阁:女子居住的地方。
11. 锦字:书信。
12. 泛泛:漂浮不定。
13. 旅迹:旅行。
14. 厌厌:疲惫。
15. 宦游:做官旅行。
16. 孟光:古代夫妻之一的象征。

去完善
赏析
《定风波》是宋代著名词人柳永创作的一首描绘游子思乡之情的词作。全词以景抒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游子心境,展现了游子在外漂泊的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上阕描绘了傍晚时分的长堤风光。“伫立长堤,淡荡晚风起”,诗人站在长堤上,看着夕阳下的风景,晚风轻轻拂过,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接着,诗人描绘了塞外的景象:“骤雨歇、极目萧疏,塞柳万株,掩映箭波千里”,雨过天晴,视野开阔,塞外的柳树郁郁葱葱,倒映在碧波千里的湖面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然而,这一切都与游子无关,他们在这陌生的土地上,为了生活而奔波。
下阕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游子们为了名利,纷纷踏上征程,然而,他们的心中却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念荡子、终日驱驱,争觉乡关转迢递”,游子们整日奔波,觉得故乡的距离越来越遥远,思念之情愈发浓烈。
过片转入对游子的描绘:“何意。绣阁轻抛,锦字难逢,等闲度岁”,游子们为了生活,不得不舍弃家中的亲人,一年又一年地度过,无法与家人团聚。这种离愁别绪,让人痛苦不堪。“奈泛泛旅迹,厌厌病绪,迩来谙尽,宦游滋味”,游子们在异乡的生活充满了艰辛,疾病和孤独让他们感受到了宦游的滋味。
结尾处,诗人表达了自己无尽的思念:“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尽管心中充满了思念,但却无法传达给家人,只能将这份情感写在信纸上,希望有人能理解自己的苦楚。然而,“算孟光、争得知我,继日添憔悴”,即使有人理解,也无法减轻心中的痛苦,岁月蹉跎,人越来越憔悴。
《定风波》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游子在外漂泊的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定风波》是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一首作品,创作于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柳永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如愿以偿。这使得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北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然而,随着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士人阶层对功名富贵的追求也愈发激烈。在这种背景下,柳永的词作往往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世俗生活的向往。
《定风波》一词,正是柳永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感叹。同时,词中也透露出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种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的普遍心态,使得这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