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白衣寺钟楼

标题包含
登白衣寺钟楼
凭高直欲驭西风,百里纤毫尽发蒙。 楼观相望秋色里,江山争丽海光中。 云容入座如相识,足力缘梯尚不穷。 肯使诗成夸得意,撞钟惊起坐禅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翌(1097年-1167年),字新仲,号灊山居士,南宋诗人。他是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 朱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朱松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官员,曾任秘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站在高处,仿佛驾驭着秋风,百里之内的景色都清晰可见。楼阁之间相互观望,一片秋色映入眼帘;江河与山丘在海光的映衬下争艳夺目。云朵犹如熟悉的客人,停留在座位旁;在攀登阶梯时,腿脚的力量还不至于匮乏。如果能让人赞美这份诗意,钟声可以惊醒打坐的老者。
去完善
释义
1. 驭西风:驾驭西风,指登上高楼,极目远眺,有控制大自然之势。这里暗含一种壮志凌云的豪情。 2. 百里纤毫尽发蒙:百里范围内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纤毫毕现。发蒙,拨开云雾之貌,形容视野开阔。 3. 楼观:楼宇、台阁等景观。 4. 海光:大海的波光粼粼,意指江河湖海,泛指整个自然山水。 5. 云容入座:将云彩看作进入座席的客人,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 6. 足力缘梯尚不穷:因攀登钟楼,脚步虽困乏,但乐趣无穷。此处表达了对登高望远的执着追求。 7. 肯使诗成夸得意:诗人表达对自己作品的谦虚态度,不愿让别人以为自己的诗作只是炫耀才华而已。 8. 撞钟惊起坐禅翁:描绘钟声唤醒禅修者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生活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登白衣寺钟楼”,诗人凭借高楼,表达了登高望远、领略美景的豪情壮志。开篇借西风写登上高楼之感,展现出登临的高度与视野的开阔。接着描绘了站在楼上看到的百里江山的壮丽景色,以及在辽阔海景中的江山争艳之景。诗人巧妙地运用云容入座的景象与诗句相呼应,展现了诗人的豁达与乐观。尾联则通过对“诗成得意”的态度以及撞钟惊醒坐禅翁的行为,展示出诗人作为文人墨客的独特风姿和豪迈之气。整首诗节奏流畅,富有动感,意境开阔,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白衣寺钟楼》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朱翌所创作的。朱翌生活在南渡之后,他的一生波折重重。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在南宋初期,山河破碎,民生凋敝。诗人朱翌在南渡后曾先后流寓湖南、江西等地,他在这样的环境下感怀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写下了许多表达忧国忧民思想的诗歌。白衣寺钟楼是他登高望远的地方,通过登楼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家国之思的深切感慨。 诗人在《登白衣寺钟楼》中表达了他的深沉情感,他以物言志,借景抒情,表现出他在面对世事沧桑时的豁达心态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诗中的“乱后僧钟难叩齿,望中天目最关心”一句,充分展示了诗人朱翌在南渡之后的忧国忧民情怀,同时也揭示了当时时代的紧张氛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