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白纻歌 其二

标题包含
白纻歌 其二
白纻舞衫记初著,月明侍宴临飞阁。 舞余香暖苒浮襟,进前持酒力不任。 君王凝笑杯未覆,不惜低徊重舞曲。 当时一身备百好,月不长圆秋易老。 白纻凄凉弃箧中,不悲见弃悲秋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滕岑"的相关信息。可能是因为这个人物不够知名或者相关信息不足。如果你能提供更多信息,我会尽力帮助你查找。
去完善

译文
白纱舞衣初次穿上身,月光明亮时在楼阁宴会跳舞。 舞蹈结束,余热和香气萦绕在胸前,再上前端酒却无力承受。 皇帝笑着没有倒酒,毫不吝啬地再次欣赏舞曲。 当时她所有的优点都表现出来了,但月亮不能一直圆满,秋天也容易变老。 如今白纱舞衣被丢弃在箱子里,不是为被遗弃而悲伤,而是为秋天的寒风感到悲伤。
去完善
释义
1. 白纻:古代一种白色麻织品,用作舞衣等。 2. 飞阁:凌空高起的楼阁。 3. 侍宴:在宴席上服侍君王。 4. 香暖:指跳舞时的香气和温暖感觉。 5. 苒:慢慢地、轻轻地。 6. 浮襟:被风吹动的衣襟。 7. 进前:走到前面。 8. 不惜:不顾及。 9. 低徊:徘徊不进。 10. 重舞:再次跳舞。 11. 百好:各种美好。 12. 月不长圆:意指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13. 秋易老:秋天容易过去,比喻时间流逝。 14. 弃箧:丢弃的箱子或盒子。 15. 见弃:被抛弃。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白纻舞”展现了一位舞者的才华和遭遇。诗中的舞者,穿着明亮的白纻舞衫,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吸引着君王的目光。然而,当舞蹈结束,她的舞衣残香渐消,她也因体力不支无法继续敬酒。君王对她的才艺赞赏不已,不肯让她离去,要求她再次起舞。然而,时光荏苒,美好的时刻总是短暂的,月圆之时不会长久,秋天的到来预示着岁月的流逝。最后,曾经的白纻舞服被遗弃在箱底,昔日的一身才艺也不再惊艳。诗人以秋风比喻时光的逝去,感叹了命运的无常,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白纻歌 其二》是明代诗人滕岑创作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朝晚期,大约公元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明朝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繁荣之后,逐渐走向衰落。外部面临着倭寇的侵扰,内部则面临着农民起义和朝政腐败等问题。 滕岑作为一位诗人,他的生活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影响。他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功名,因此他选择了归隐田园的生活。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社会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这首《白纻歌 其二》中,滕岑以白纻(一种白色纺织品)为象征,表达了对纯洁和高尚品质的追求。他通过对白纻的赞美,表达了对自己坚守信念的自豪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这首诗反映了明朝晚期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在这个动荡时期的坚韧品质和崇高理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