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庙
微茫祠宇著山中,曲径悬崖杖履通。
一调楚歌声断续,八千甲士散西东。
良臣远识存真隠,赤帝雄心赋大风。
惟有彭城留皓月,春秋光照尚和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朦胧的山中有一座小小的祠堂,弯曲的小路和悬崖相连,使得游人可以通过。只听到断断续续的楚国歌声,曾经八千士兵如今已分散在东西各地。优秀的臣子有着深远的见识,他们选择了真正的隐居生活;而伟大的皇帝有着远大的抱负,他唱出了雄壮的歌曲。只有彭城留下了明亮的月亮,春秋时期的光照依然温和。
去完善
释义
1. 微茫:模糊不清的形态或景象。
2. 祠宇:指庙宇。
3. 曲径:弯曲的小路。
4. 悬崖:陡峭的山崖。
5. 杖履:行走的样子。
6. 一调:指张良的一曲楚歌使八千甲士散去的传说故事。
7. 断续:时断时续。
8. 八千甲士:这里指的是秦始皇派遣追捕张良的部队。
9. 西东:表示分散的方向。
10. 良臣远识:对张良才能的评价,有远见和智慧的贤能大臣。
11. 真隠:真正的隐逸生活。
12. 赤帝:这里指的是刘邦。
13. 赋大风:描述刘邦的雄心和气魄。
14. 彭城:留侯庙所在的地点。
15. 皓月:明亮的月光。
16. 春秋:比喻时间。
17. 光照:指光辉照耀。
18. 和同:和睦共处。
去完善
赏析
赵公豫的《留侯庙》这首诗描述了留侯庙所在地的优美风光,以及诗人在此地的感受。首句“微茫祠宇著山中”描绘了留侯庙在山中的位置,使得读者可以想象其远离尘嚣的清静环境。接下来的“曲径悬崖杖履通”通过“曲径”、“悬崖”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此地山势险峻的特点。
诗人借“一调楚歌声断续”传达了他听到的悦耳楚歌,或许这是对留侯庙内祭祀活动的反映。而“八千甲士散西东”则是对当年刘邦拜张良为军师后破敌故事的追溯。作者借此提醒我们张良作为军师的卓越贡献。
接下来两句“良臣远识存真隠,赤帝雄心赋大风”是对张良作为一个智者的赞誉,他通过深藏不露的智慧协助刘邦赢得胜利。而"赤帝雄心赋大风"一句,诗人又向读者展示了刘邦统一天下的决心与勇气。
尾联“惟有彭城留皓月,春秋光照尚和同”是以张良的故乡彭城为背景,通过对当地环境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张良的敬仰之情。整个诗篇以优美的文字,深邃的意境,表现出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的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留侯庙》是清朝诗人赵公豫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这首诗是作者在拜谒留侯庙时所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敬仰之情。
赵公豫生活在清朝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时代。然而,由于清朝晚期社会矛盾激化,内外交困,使作者深感忧虑。作为文人雅士,他通过吟咏前贤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张良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以智谋著称,曾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他在世时,受到刘邦的高度信任和重用。然而在刘邦死后,张良因不愿卷入权力斗争而退隐山林,最终成为一代名臣。这一事迹深深地打动了赵公豫,使他产生了强烈的敬仰之情。
在这首诗中,赵公豫通过对张良的赞美,表达了对忠诚、智慧和淡泊名利的向往。他希望自己的国家也能涌现出像张良这样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繁荣做出贡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