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栖乌飞绝
栖乌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栖息的乌鸦已经离去,消失在天际。红色的河水和绿色的雾气交织在一起,星星在其中若隐若现。点燃香火,躺在长长的席子上,在清凉的树荫下入睡。花朵的影子在月光下摇曳,仿佛吹奏着笙曲。满地都是淡淡的黄色月光。
微风轻拂,竹叶随风碎裂的声音如同雪花飘落。美妙的音乐在三弄之后渐渐微弱,就像风吹过花草,慢慢消逝。头发凌乱,头巾也折了边。凉爽的风吹满了窗户,不再与红尘俗事纠缠。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绛河:银河的别称,此处指夜空。
2. 绿雾:形容绿色的月光。
3. 曳簟:拖地的席子。
4. 清樾:水边的清凉树荫。
5. 花影:指花朵的影子映在月下。
6. 三弄:古代曲调名。
7. 昭华:古代的笛子名。
8. 纶巾:古人头巾。
9. 软红:尘世的繁华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意象与氛围独具一格。开篇写乌鸦飞过,月色中的河流和绿色雾气若隐若现,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意境。接下来描绘了夜晚赏花、闻香、听竹声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好风碎竹声如雪”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风吹竹叶的声音,宛如冬日里的雪花飘落,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最后几句则表达了词人希望远离世俗纷扰,过上清静生活的愿望。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宁静的夜晚景象,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生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醉落魄·栖乌飞绝》是南宋文学家范成大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南宋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在这段时间里,范成大正在临安(今浙江杭州)担任国子监教授一职,生活较为安定。
当时,南宋政权已经建立了一段时间,然而北方中原地区仍在金人统治之下。这种形势使得南宋文人普遍怀有恢复中原的期望,但又感到前途未卜、报国无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范成大创作了这首抒发壮志难酬的词作。
在这首词中,范成大以“栖乌飞绝”开篇,描绘出一片萧瑟的氛围,以此暗喻自己此刻的心境。接着,他用“浩然”二字表达了自己心怀宽广、壮志凌云的品质。然而,在现实面前,他只能借酒消愁,感叹人生如梦。这种矛盾的心情正是那个时代许多文人的共同心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