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帝庙
曾将一剑定全吴,斗大祠庭泣楚巫。
故国神游应抚掌,芦花枫叶几年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年仅凭一剑就稳定了整个东吴地区,广大的祠堂里回响着楚地巫师的哭声。故地重游时应该会拍手称快,但芦苇和枫叶却已经多年未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吴大帝:即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东吴的建立者。因他建立了东吴政权,被尊为“大帝”。
2. 全吴:指整个江南地区,这里是孙权的统治区域。
3. 斗大:形容规模巨大,与“庙”相呼应。
4. 祠庭:庙宇的意思。
5. 泣楚巫:楚巫是指古代楚国地区的女巫,这里用楚巫哭泣来形容庙宇的悲伤气氛。
6. 故国:指孙权建立的国家,即东吴。
7. 抚掌:拍手的意思,表示高兴或赞赏。
8. 芦花:指芦苇的花絮,常常在秋天出现,象征着季节的变化。
9. 枫叶:枫树的叶子,也是秋天的象征。
10. 几年无:指这几年都没有看到这种景象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在的感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吴大帝孙权英勇事迹的敬仰之情。首句“曾将一剑定全吴”描述了孙权用一剑之力平定江南的壮举,表现出他勇猛和智慧的形象。第二句“斗大祠庭泣楚巫”则描绘了祭祀孙权的大庙中,楚国巫师们为他哭泣的场景,表现了人们对孙权的怀念和敬重。
接下来的两句“故国神游应抚掌,芦花枫叶几年无”则是诗人的想象:在梦中故地重游,孙权见到当年自己的英勇事迹,或许会拍手称快;而同时,他又感慨时间流逝,昔日的战场早已变成了芦花和枫叶的世界。这两句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吴大帝庙》是南宋诗人曾极创作的一首描绘吴大帝孙权庙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正值国家内忧外患之际。在诗中,诗人以吴大帝庙为载体,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诗人曾极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时代。面对国家的内忧外患,曾极忧心忡忡。他通过歌颂吴大帝孙权的事迹,表达了希望有一位英明的领导者带领国家走出困境的愿望。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金国和蒙古国的侵略之下,南宋政权岌岌可危。为了抵御外敌,南宋朝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整顿军备、加强边防等。然而,这些措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曾极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同时,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多关注国家兴亡,抒发爱国情怀。曾极作为一位有抱负的诗人,自然也不会例外。他在《吴大帝庙》中通过对吴大帝庙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