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中主像

标题包含
中主像
乘时草窃岂无人,三主相传事有因。 毕竟老天怜一念,据敖为粥活饥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抓住时机进行侵夺的人当然有,但三位主人之间的传承是有原因的。最后,毕竟老天还是有一念之仁,靠着强权成为统治者而让饥饿的人民得以生存。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曾极:字立舆,南宋诗人,出身贫寒,曾当过县丞小吏。他的诗多揭露现实黑暗,关心民生疾苦。 2. 乘时草窃:指趁时局混乱而作乱的人。草窃,在田野间偷盗;这里指趁国家动荡时,侵扰百姓的强盗贼寇。 3. 三主相传:指南宋中主赵构、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他们连续被金国俘虏,北宋灭亡。 4. 一念:佛教语,泛指某种思想或行为。这里指皇帝的一时善念。 5. 据敖为粥:把储粮拿出来煮粥救济饥民。据敖,谓贮积粮食;粥,用米熬成的稀饭。
去完善
赏析
《中主像》是宋代诗人曾极创作的一首描绘南汉皇帝刘晟的诗歌。诗人在此诗中对刘晟的评价具有双面性。一方面,他批判刘晟在历史上作为南汉的统治者,夺取皇位、“乘时草窃”,这可能引发一些人的质疑和批评。另一方面,他又从另一个角度赞美刘晟的善心和仁政。虽然刘晟为人狠毒、草率行事,但或许是出于老天的怜悯,他在晚年时期实行仁政,关心民生疾苦,甚至亲自下田劳作,鼓励百姓耕种,使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据敖为粥活饥民”这句话揭示了刘晟在治理国家上表现出的难得的一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主像》是南宋著名诗人曾极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 在庆元年间,曾极虽为南宋文人,但生不逢时,身处一个政治腐败、外患频仍的乱世。其时,金兵南下,国土丧失,国家局势日趋紧张。尽管曾极有心为国效力,却因朝廷内部的党争而无法施展抱负。这段人生际遇使得他在诗歌中对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当时,南宋政权偏安江南,文人多寄情山水,远离政治纷争。然而,这种避世心态并没有使曾极放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在诗歌中以讽刺、寓言等手法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综上所述,《中主像》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复杂的政治局势以及曾极个人坎坷的人生际遇。在诗歌中,他以深沉的情感和犀利的笔锋表达了对现实的关注和批判,展现了其卓越的文学才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