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步道中有石麒麟数十
地悴天荒丘陇平,难从野老问衰兴。
苍烟落日低迷处,折足麒麟记坏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片土地曾经繁华过,现在已经变得荒芜了,很难向村里的老人询问它的历史。在烟雾笼罩、太阳即将落下的地方,有一个破损的陵墓,那里有一座断腿的石麒麟。
去完善
释义
1. 悴:疲惫;衰弱。
2. 荒:荒芜。
3. 丘陇:墓地,这里指墓葬。
4. 难从野老问衰兴:难于向农村的老者打听其过去的繁荣情况。
5. 苍烟:亦作“苍烟的”,青烟。
6. 低落:失去势头的。
7. 折足麒麟:寓意事物被损坏或落魄。
8. 记坏陵:石麒麟是皇家陵园的守护兽,所以记载的是破败的皇陵。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诗人曾极在一片荒凉之地行走时的所见所感。首先,“地悴天荒丘陇平”描绘出自然界曾经繁华而现在破败的景象,凸显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接下来,“难从野老问衰兴”传达了诗人无法向当地年长者了解这片土地昔日盛况的无奈心情。
随后,“苍烟落日低迷处”通过生动的景色描绘展现了诗人此刻所处的环境:太阳即将落山,烟雾弥漫,一切都显得那么深沉压抑。而“折足麒麟记坏陵”则通过对“折足麒麟”这一象征性景物的描写,暗示了王朝的衰落与消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诗人曾极游历江南地区时,在石步道中发现了一群栩栩如生的石麒麟。这组石麒麟立于道旁,呈现出宁静祥和的氛围,吸引了诗人的注意。他因此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一时期,宋朝的内外形势较为复杂。在内政方面,由于官僚腐败严重,民生问题凸显,使得民间疾苦声载道。对外关系上,虽然宋金之间有过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但由于北方的金朝实力强大,时常侵扰边境,导致南方地区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文人墨客,曾极眼见民生疾苦,内心充满忧虑。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既流露出对民间疾苦的同情,同时也传达了渴望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愿望。此外,曾极在游历过程中发现石麒麟的存在,这使他对石雕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些石麒麟形象生动,令人叹为观止,于是他用诗篇记录下这份美好,使后人对这一历史时期石雕技艺有更深刻的了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