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大唐

标题包含
大唐
仁义晋阳主,神功致太平。 子孙承事业,妇寺窃权衡。 府卫兵先坏,租庸调不行。 未几三百载,逆贼入宫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仁爱的晋阳君主,以神奇的功绩实现了国家的太平。 然而,到了后代,子孙们只继承了这份家业,而妇女和宦官则篡夺了实际权力。 都城护卫军队率先腐化,土地税征收也出了问题。 没过多久,短短三百年,叛贼就攻破了皇宫。
去完善
释义
1. 晋阳:古邑名。在今中国山西省太原市。 2. 府卫兵:指唐朝时期的禁军。 3. 租庸调:唐朝时期的一种赋税制度。 4. 三百载:此处指唐朝(618年-907年)约三百年的历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名为《大唐》,是曾极的一首描绘唐代历史变迁的诗歌。诗人从唐代的建立、繁荣到衰败的历史进程中,揭示了统治者的仁爱与武功、子孙继承家业以及宦官干政等问题。 首联中,“仁义晋阳主,神功致太平”表现了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的仁爱之心和卓越的政治才能。他推行仁政,为国家带来长治久安的局面,体现了诗人对太宗皇帝的赞美之情。 颔联“子孙承事业,妇寺窃权衡”主要描述了唐朝后期的宦官乱政现象。在太平盛世之后,皇帝逐渐沉迷于奢侈享乐,宦官势力逐渐壮大,他们掌握实权,危害国家政治。诗人以“妇寺”来指代宦官,暗示了他们对唐朝造成的巨大威胁。 颈联“府卫兵先坏,租庸调不行”则揭示了唐朝中晚期军事上的危机。府兵制的败坏导致国防力量减弱,租庸调制无法顺利实施,使得国库收入锐减。这些严重问题为唐朝的衰亡埋下了伏笔。 尾联“未几三百载,逆贼入宫城”概括了唐朝的整个历史进程。虽然太宗皇帝创下了辉煌的基业,然而仅仅过了三百年的时间,唐朝就陷入了混乱,最终被叛军攻陷宫城,宣告灭亡。诗人通过这一情节,表达了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哀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大唐》是南宋诗人陆游所作的一首长诗,收录于《放翁全集》。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正是陆游晚年时期。 在创作《大唐》这个时期,陆游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任官职,但因主张抗金而被贬谪,最后退居故乡山阴。在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此外,陆游与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诗歌创作上深受杜甫的影响,并时常以杜甫自比。 在南宋末年,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一方面,北方的蒙古势力逐渐强大,开始对南宋形成威胁;另一方面,南宋朝廷内部的斗争也日益激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陆游通过创作《大唐》表达了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同时也抒发了对杜甫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