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种园
百花堂里赏芳菲,江左霸臣泪溅衣。
肠断上林桃李树,春风一半未全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百花盛开的庭院中欣赏着美丽的花朵,江左的霸主却在拭泪沾湿了衣裳。悲痛不已的上林苑中的桃树和李树,春天的新芽已经长出来了一半,但仍有另一半尚未复原。
去完善
释义
1. 百花堂:百花堂为诗人在其园林中的建筑名称,此处为诗人宴请宾客的地方。
2. 江左:江左即长江以东地区,这里指的是南朝陈朝的都城建康(今南京)一带。
3. 霸臣:指南朝陈朝的将领吴明彻。
4. 上林:指汉代皇家苑囿上林苑,用以泛指皇家园林或贵族府邸的花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养种园”,但实际上是借题发挥,诗人以百花堂为题,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时事变迁的感慨。诗中以花喻人,以春天比喻太平盛世,暗示了当时的统治者未能恢复往日的繁荣,让诗人悲痛欲绝。诗中的“江左霸臣泪溅衣”也显示出诗人的政治敏感度,表达了对自己身为文人却无法力挽狂澜的无奈和痛心。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花的赞美,表现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养种园》是南宋著名诗人曾极的作品。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晚期(公元1127年-1279年),这是一个政权更迭、社会动荡的历史时期。当时,金兵南侵,南宋朝廷被迫迁都临安(今杭州),偏安江南一隅,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曾极作为一名爱国文人,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洞察。他的人生际遇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他曾参与科举考试,试图通过功名实现治国安邦的抱负,但未能如愿。后来,他游历四方,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国家兴亡之道。在他的诗歌中,时常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在《养种园》这首诗中,曾极以养种园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他认为,只有培养人才,才能使国家振兴。然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许多有才华的年轻人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施展抱负,这让他深感痛心。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统治者的讽刺和批判,认为他们缺乏远见,不懂得选拔和培养人才,导致了国家的衰落。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