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海棠
传芳远远自西隣,锦伞高张熨眼新。
花睡觉来红泪落,年年如忆故宫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段古文可以翻译为:“远处的花香来自西边邻村,鲜艳的花朵犹如新熨烫过的锦缎般诱人。花儿在阳光下如同入睡的美人,带着几分伤感的泪痕,它们每年都会让人想起皇宫里的春天。”
去完善
释义
"西隣":指四川地区。古人以中原为中心,将方位分为东、南、西、北,西方称为“西隣”。
"锦伞":指蜀海棠的花簇茂密如同华盖一般。
"熨眼新":形容蜀海棠花朵鲜艳,看起来十分新鲜。
"花睡觉来红泪落":描绘花朵凋谢的景象,用"红泪落"来形容花瓣凋零的样子。
"如忆故宫春":用"如忆"来表达作者对昔日皇宫繁华的怀念之情。这里的"故宫"指的是唐朝的京城长安。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蜀海棠”为题,抒发了对其色泽鲜艳、香味浓郁的赞美之情,又借由蜀海棠的描绘,传达了思念故乡的情感。首句中的“传芳远远自西隣” 暗示了蜀海棠的美丽芳香从西方传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丽事物的向往和欣赏。接下来的“锦伞高张熨眼新”,通过对蜀海棠形象的生动描绘,进一步突显了蜀海棠之美。诗中“花睡觉来红泪落”一句,赋予了花朵生命和情感,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海棠花的红艳如火,仿佛它也有情欲睡。最后“年年如忆故宫春”,则通过蜀海棠的绽放,联想到了皇宫春色,暗含了对过去的回忆和追思,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繁华盛世逝去的惋惜之情。全诗言辞华美,婉转深情,通过对蜀海棠的赞美,传达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过去的怀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蜀海棠》是南宋诗人曾极的一首描绘海棠花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127-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的南宋政权在北方金国的威胁下偏安江南一隅,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
在这个时间段内,曾极作为南宋的一位文人,他的生活充满了诗歌和散文的创作。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蜀海棠》这首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海棠花的美丽姿态和独特魅力,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同时,这个时间段内,南宋社会经济相对繁荣,文化事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当时的江南地区种植了大量的海棠花,形成了独特的园林景观。曾极作为一个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文人,他对海棠花的观察和描绘充分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和生活风尚。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