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李璧凌丹亭

标题包含
和李璧凌丹亭
思陵宸翰丽昭回,阁上金□长紫苔。 试向凌丹寻妙墨,何时真见白云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思陵皇帝的书翰美丽如阳光普照,高高的楼阁上覆盖着常春藤般的紫苔。 试着在凌云阁中寻找那珍贵的墨宝,但不知何时才能真的看到那白云飘来的美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思陵:这里指宋代画家李璧的画室“凌丹亭”。 2. 宸翰:帝王的墨宝。这里指宋徽宗赵佶的题诗。 3. 丽昭回:光辉美丽的样子。 4. 金□:金属制成的窗格。 5. 紫苔:一种常见的绿色植物,多生长于潮湿的环境中。 6. 试向:试着去追寻。 7. 凌丹:李璧的画室名。 8. 妙墨:精妙的书法或绘画作品。 9. 何时:什么时候。 10. 真见:真切地见到。 11. 白云:比喻高洁的品格或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去完善
赏析
《和李璧凌丹亭》这首诗是宋朝诗人曾极在参观李璧的凌丹亭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凌丹亭的美景和诗人的感慨。“思陵宸翰丽昭回”一句,描述了皇帝书法的美丽和庄严,体现了诗人对于皇家文化的尊崇;“阁上金□长紫苔”则是对于凌丹亭实景的描绘,紫苔覆盖着建筑物,显得有些荒凉和历史的沉淀。 “试向凌丹寻妙墨”则是在寻找创作的灵感,希望能从美景中获得写作的灵感;而“何时真见白云来”则是对未知命运的思考,他期待有一天能看见自己作品的传承和发扬。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人生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李璧凌丹亭》是南宋诗人曾极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后期,也就是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这个时期正值南宋末年,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政治腐败,民生疾苦。 曾极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并不如意。他曾一度在官场任职,但因为直言敢谏,触怒了权臣贾似道,被罢官回乡。他回到家乡后,看到战乱带来的民生疾苦,心中非常悲痛,于是写下了许多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这首《和李璧凌丹亭》就是其中之一。 在曾极生活的时代,南宋政权已经岌岌可危,北方金国和蒙古的势力日益强大,对南宋形成夹击之势。在这个背景下,曾极的诗中流露出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