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公塔
六帝园陵堕劫灰,独余灵骨葬崔嵬。
行人指点云间鹤,唤得齐梁一梦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皇帝们的陵园已经化为尘土,只剩下那独特而高耸的陵墓中保存着他们的遗骨。路上的人指着天上的鹤,唤醒了人们对过去那个时代的回忆。
去完善
释义
"六帝园陵堕劫灰":六帝,指东晋至南朝的六个皇帝。园陵,皇帝的陵墓。堕劫灰,即被破坏。这句是说东晋至南朝的六个皇帝的陵墓都被破坏了。
"独余灵骨葬崔嵬":灵骨,指宝公的遗骨。葬,埋葬。崔嵬,高大的山丘。这句是说只有宝公的遗骨被埋在高高的山丘上。
"行人指点云间鹤":行人,路过的行人。云间鹤,指天空中的鹤。这句是说路过的行人在天空中看到了鹤。
"唤得齐梁一梦回":齐梁,指南朝的两个朝代,分别是齐朝和梁朝。一梦,指梦境。这句是说这景象让人仿佛回到了齐朝和梁朝的时代。
去完善
赏析
《宝公塔》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曾极对历史烟云的感慨和对古人精神的敬仰。首句“六帝园陵堕劫灰”,以六个皇帝的陵园被毁灭为背景,表现出历史的沧桑和世事的无常。而“独余灵骨葬崔嵬”则突显出宝公塔的存在,象征着古人在战乱与历史变迁中仍坚守信仰的精神。接下来的“行人指点云间鹤”则是诗人借游客的目光,望向云端的那只翱翔的仙鹤,表达出对古老文化的留恋和敬畏。最后一句“唤得齐梁一梦回”更是将思绪拉回到南北朝时期,那个充满文人墨客、诗词歌赋的时代,使人们在欣赏宝公塔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韵味和氛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宝公塔》是南宋诗人曾极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34年,正值南宋末期。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金朝的灭亡、元朝的崛起等。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纷纷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对故土的热爱。
诗人曾极在这个时期经历了诸多人生际遇。他曾为官多年,但因种种原因被罢官回乡。在家乡期间,他目睹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悲伤。于是,他将这种情感融入到诗歌创作中,以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之情。
在这首诗中,曾极通过对宝公塔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故乡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感慨。他以宝公塔为象征,回顾了过去的历史,感叹时光的流逝。同时,他也借宝公塔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以及自己一生漂泊、历经沧桑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敏锐洞察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