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清凉广惠禅寺

标题包含
清凉广惠禅寺
鸣鞘响断苑墙平,敲戛惟闻风玉声。 三百年间陵谷变,寒潮不到石头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诗词中,翻译与理解诗意并重。所以,我会尽量以现代汉语表达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使您能更直观地感受其意韵。 「鸣鞘响断苑墙平,敲戛惟闻风玉声」:这两句描绘了古代皇家园林的美景和宁静的氛围。在静谧的夜晚,只有风吹过玉器的声音偶尔打破宁静。 「三百年间陵谷变,寒潮不到石头城」:这两句则表示时间的推移和城市历史的变迁。尽管经历了数百年沧桑,但那座曾繁华一时的城市依然保持着往日的风貌。
去完善
释义
1. 鞘:古代剑、刀等武器的套子,这里用来形容声音传播的迅速。 2. 苑墙:指的是园林或者庭院的围墙。 3. 敲戛:敲击物体发出的声音。 4. 惟闻:只能听到。 5. 风玉声:风吹过玉石或玉器时产生的声音。 6. 三百年:诗中可能意指南京清凉山广惠寺建立以来的时间。 7. 陵谷变:比喻世事变迁,高低不平的山陵变为深谷,深谷变为高山。 8. 石头城:南京的旧称,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清凉山麓,曾是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朝京城和明代的南京城遗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广惠禅寺的宁静与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鸣鞘响断苑墙平”,通过描述院墙上的声响和景色,展现出寺庙的寂静与空旷。接着的“敲戛惟闻风玉声”则是通过对风吹过寺庙的细致描绘,表达出寺庙环境的清静自然。而后的“三百年间陵谷变”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化,表现出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悟。最后一句“寒潮不到石头城”则用寒潮这一自然景观象征时间和社会的变迁,并以此表达了对广惠禅寺始终能保持宁谧的赞美。整首诗以沉静的画面和深远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寺庙生活的独特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凉广惠禅寺》是南宋诗人曾极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60年左右,即南宋晚期。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曾极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时期。当时,南宋王朝正处于金、蒙两国威胁之下,国势日益衰弱。而曾极本人也因为政治斗争的缘故,受到了排挤和打压,失去了官职。在这种背景下,他来到了位于浙江嘉兴的清凉广惠禅寺,感受到了寺庙的宁静氛围,遂创作了这首描绘寺庙景象的诗篇。 在这一时期,南宋王朝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人民的苦难日益加深。而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成为了人们寻求精神慰藉的重要途径。因此,这一时期的寺庙文化得到了繁荣发展,诗歌中也经常出现描绘寺庙景象的作品。 曾极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清凉广惠禅寺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佛教信仰的向往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的宁静氛围,以及寺庙周围的山水景色,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他也借诗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苦难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