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天门山

标题包含
天门山
鲸翻鳌负倚江潭,天险由来客倦谈。 高屋建瓴无计取,二梁刚把当殽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鲸翻和鳌负这样的场景出现在江河边,由于地势险要,经常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感到疲惫不堪。虽然占据着地利优势,但缺乏有效的策略来利用它,就像面对着两座高山之间的险阻一般。
去完善
释义
1. 鲸翻鳌负:指水流湍急。这里用来形容天门山的壮观景象。 2. 天险:天然形成的险阻,此处指天门山地势险要。 3. 客:诗人自称。 4. 高屋建瓴: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这里指无法攻克天门山。 5. 二梁:即天门山上的两座桥梁,连接长江南北岸。 6. 刚把:又作“冈巴”,即冈巴山,位于湖北宜昌,与天门山相邻。 7. 殽函:崤山与函谷关的并称,位于河南省西部。这里是比喻天门山的战略地位重要。
去完善
赏析
《天门山》这首诗,以天门山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和对人类力量的反思。“鲸翻鳌负倚江潭”描绘了天门山的险峻,如同巨大的海洋生物背负着山体,横卧在江边。这种景象使作者不禁感慨:“天险由来客倦谈”。面对如此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观,人们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其险峻程度。接下来的两句诗“高屋建瓴无计取,二梁刚把当殽函”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意和思考。即使是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人类仍然无法完全征服这些险峻的山峰,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自身的力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天门山》是南宋著名诗人曾极创作的一首描绘天门山的壮丽景色的诗篇。这首诗歌颂了天门山的雄伟壮观,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首先,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天门山》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60年左右。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南宋初年,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为繁荣。 其次,从诗人的人生际遇来看,曾极是南宋的一位文人墨客,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时代氛围的影响。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在抗金战争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民族矛盾有所缓和。然而,由于国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社会矛盾仍然尖锐。曾极作为一位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关注民生疾苦,通过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歌颂,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南宋时期,中国的科技发展、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例如,当时的绘画艺术、书法艺术等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此外,当时的文人墨客还热衷于游山玩水,通过欣赏祖国的壮丽河山,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抱负。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曾极创作了《天门山》这首诗,通过对天门山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山水诗的韵味和魅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