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受禅坛
赤纸藤书宋鼎归,寄奴柴燎告功时。
普天大庆交新主,唯有徐公双泪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红色纸上用草书书写着来自宋代宝鼎的故事,讲述着寄奴在柴火燃起时宣告胜利的时刻。
整个国家都在庆祝新君主的即位,只有徐公在默默流泪。
去完善
释义
《宋受禅坛》注释:
1. 赤纸藤书:指南宋政权交接时的文书。
2. 宋鼎归:指南宋的皇权归属发生变化。
3. 寄奴:指南朝刘裕,即宋武帝。
4. 柴燎:古代的一种祭天仪式。
5. 告功:指向天神报告国家的成就。
6. 普天大庆:指全国上下共同庆祝的重大事件。
7. 新主:指新任皇帝。
8. 徐公双泪垂:指大臣徐羡之因皇权更替而流泪。
去完善
赏析
《宋受禅坛》是南宋诗人曾极的一首描绘宋朝开国历史的诗作。首句“赤纸藤书宋鼎归”以“赤纸”和“藤书”形象地描绘了宋朝皇权的回归,寓意着国家的统一与稳定。次句“寄奴柴燎告功时”则通过“寄奴”(南朝刘裕的乳名)和“柴燎”(古代祭祀时焚烧柴草的仪式)两个典故,传达了南朝皇帝向宋朝交接权力的场景。接下来的“普天大庆交新主”意味着全国上下都在庆祝新的统治者的诞生,而末句“唯有徐公双泪垂”却出人意料地描绘了一个悲伤的人物——徐公。这位徐公在举国欢庆的时刻,却因故流泪,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变得复杂起来。从结构上看,这首诗通过强烈的对比,展现了国家兴盛与个人悲痛共存的历史画面,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宋受禅坛》是南宋诗人曾极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27年至1162年之间,即南宋初年。在这个时期,北宋灭亡,金兵南下,宋室南渡,历史进入了南宋时期。
曾极(生卒年不详),字景建,号云壑,福建福州人。他曾任国子正,后辞官回乡,隐居山林。曾极为人正直,才华横溢,擅长诗歌创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在南宋初年,国家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曾极作为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深感忧虑。他在《宋受禅坛》一诗中,通过对宋受禅坛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同时,他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