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濂溪

标题包含
濂溪
逍遥社里周夫子,太极图成昼掩关。 欲验个中真动静,终朝临水对庐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逍遥社团中,周夫子已经完成了太极图的绘制,于是他整日闭门不出。为了检验其中的真正静谧与活力,他一整天都对着庐山和流水凝思。
去完善
释义
1. 濂溪:源自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濂,水也”之意,指清澈的溪水。这里代指周敦颐(1017-1073)居住的流经江西星子的溪水。 2. 曾极:南宋时期的诗人。 3. 逍遥社:暗指作者所在的诗人群体。 4. 周夫子:即周敦颐,是宋明理学开山鼻祖,著有《太极图说》等著作。他以庐山脚下的濂溪为家,潜心研究哲理。 5. 太极图:周敦颐关于世界本原的理论,通过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关系,描述了宇宙的变化规律。 6. 昼掩关:白天关门,意味着周敦颐在家中专注思考,不外出。 7. 个中:其中,在这里指的是太极图的内涵。 8. 真动静:真实的动与静。这是周敦颐哲学中的核心观点之一,认为事物存在两面性,既对立又统一。 9. 临水对庐山:形象地表达了周敦颐在濂溪边生活,紧靠庐山,凸显了其生活的自然环境和隐居状态。
去完善
赏析
《濂溪》是南宋诗人曾极创作的一首描绘理学宗师周敦颐的诗。诗中,作者将周敦颐与庐山的景色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周敦颐的形象和境界表现了他的哲学思想。 首句“逍遥社里周夫子”,通过对周敦颐的称呼,表达了对他崇高的敬意。这里所说的“逍遥社”并非实指,而是象征着远离尘俗、宁静致远的理想境地。在这里,周夫子代表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第二句“太极图成昼掩关”,描绘了周敦颐创作太极图的情景。他以阴阳为核心,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用以解释自然和人生的道理。“昼掩关”意味着周敦颐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对外界事物保持淡漠,独自思考,表现出他深厚的学问修养和高尚的品质。 第三句“欲验个中真动静”,暗示周敦颐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验证他的哲学观念。这句话传达了诗人试图探讨周敦颐是如何通过观察和实践去领悟宇宙和人生的真谛的。 最后一句“终朝临水对庐山”,形象地展现了周敦颐在庐山脚下的濂溪旁生活的场景。这里的“临水对庐山”既是对周敦颐居住环境的描绘,也是对他在山清水秀的环境中进行思考和创作的意境的表现。同时,庐山也是道家仙境的象征,彰显了周敦颐的道家思想和超越世俗的志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濂溪》是南宋诗人曾极所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60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王朝的后期,国家政治腐败,军事虚弱,面临着严重的外部威胁。 曾极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他曾担任过官员,但因为在任期间直言敢谏,触怒了权贵,被贬谪到偏远的地区。在遭受打击和排斥的过程中,他逐渐认识到仕途的不易,转而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感悟。 在这个时期,曾极游览了江西庐山的濂溪,被这里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濂溪位于庐山北麓,是古代文人墨客喜欢游玩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曾极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于是写下了这首《濂溪》诗。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