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飚馆
商飚基在昔人非,草木犹为富贵移。
曾是六朝歌舞地,黄花一半染胭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昔日商人所拥有的财富已不再是永恒,连草木也随着富贵的兴衰而变动。这里曾是六朝时繁华昌盛的歌舞胜地,如今只有黄花依旧绽放,却被胭脂沾染了半个花瓣。
去完善
释义
商飚馆:商朝的都城,遗址在河南安阳。
曾:指曾极,南宋诗人。
昔人:指古代的人。
草木:泛指植物。
富贵:指荣华富贵的地位。
移:改变。
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均在南京建都。
歌舞地:指繁华的城市。
黄花:菊花。
胭脂:一种红色的颜料,常用于化妆。
去完善
赏析
《商飚馆》是南宋诗人曾极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色、抒发感慨的诗。题目中的“商飚”指的是秋天刮起的秋风。首句“商飚基在昔人非”表明诗人身处秋天,面对眼前的景象,不禁想起过去的人和事,感叹时光荏苒,人事已非。次句“草木犹为富贵移”则通过对草木的观察,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昔日繁华的富贵之地,如今已经被草木占据,物是人非,令人唏嘘。
第三句“曾是六朝歌舞地”中,“六朝”是指中国历史上的六个朝代,即东吴、东晋、宋、齐、梁、陈,这些朝代都以南京为都,因此也被称为“金陵六朝”。此处诗人提及六朝,意在强调这个地方曾经的风华绝代。而“黄花一半染胭脂”则描述了诗人眼前所见的菊花景象:金黄色的花朵中,有一半被胭脂染色,犹如历史长河中,曾经的辉煌被岁月的红尘沾染,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商飚馆》是南宋诗人曾极创作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色和感叹时光流逝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1279年),此时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宋朝末年。
在这个时期,曾极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生活在一个充满战乱和政治动荡的时代。他在官场上的生涯并不顺利,可能因为正直的品格而受到排挤,这使他感到怀才不遇,心生忧虑。在这种背景下,他选择远离政治中心,隐居山林,通过诗歌来表达他的情感和思考。
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政治上腐败严重,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文学和艺术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许多文人墨客投身于诗歌、绘画等艺术创作,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的关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曾极的《商飚馆》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