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识山堂

标题包含
题识山堂
抉开云气从天末,唤得炉峰入坐闲。 似见二林春霭霭,殊闻三叠水潺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拨开云雾如同从天空尽头揭开,召唤出庐山中的香炉峰显得悠然宁静。仿佛看到了烟雾弥漫的二林,耳畔响起了潺潺流水声,如同听到悠扬的三叠泉水流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识山堂:这首诗的题目,"题识山堂"中的"题识"指的是诗人的题字或者书写的内容。 2. 天末:天空的边缘,指远在天边的某处。 3. 炉峰:此处应当是诗人以炉峰借指庐山。 4. 二林:这里可能指的是庐山附近的西林寺和东林寺两个地方。 5. 三叠水:这可能是指庐山的瀑布。三叠表示瀑布分为三层飞流而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表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首句“抉开云气从天末”,以诗人的视角展现出云雾缭绕的山景,仿佛是揭开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诗人在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次句“唤得炉峰入坐闲”,则强调了诗人的主观能动性,他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参与了其中的构建,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接着,诗中的“似见二林春霭霭”,形象地描绘了春天里山林间的景象,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而“殊闻三叠水潺潺”则进一步展现了山水的美景,通过聆听水流的声音,表达了诗人与大自然的心灵交流。 整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识山堂》是南宋诗人曾极的一首描绘山林景色和隐逸生活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战乱不断,百姓生活困苦。 曾极作为南宋末年的文人,他的命运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影响。他曾在朝为官,但因看不惯官场腐败,选择了辞官归隐,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在山林之间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 在《题识山堂》这首诗中,曾极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他笔下的山水景色宁静而优美,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让人忘却了尘世的纷扰。这种隐逸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反映了文人对和平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