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四太子河

标题包含
四太子河
上东门啸本同科,天诱金人智诈多。 刁斗夜鸣兵四合,五更平陆已成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站在上东门的呐喊之声交汇如同行伍,显然是天命之下狡猾的金人们布下了许多诡计。到了夜晚,刁斗的鸣声预示着士兵们四面合围,而五更天时,原本开阔的陆地早已成为奔腾的河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上东门:洛阳城古门名,此处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 2. 金人:对敌人的贬称,这里指金朝的军队。 3. 刁斗:古代行军用具,既可炊煮食物,也可作为警报器使用。 4. 四合:四周包围的意思。 5. 五更:指黎明前的时刻。 6. 平陆:平地,平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的画面,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诗人以“上东门啸”开篇,暗示了战事的紧张气氛。接下来,诗人用“天诱金人智诈多”来形容敌军的狡猾和诡计多端,暗示战争的险恶。而“刁斗夜鸣兵四合”则描绘了士兵们在深夜中紧张备战的场景。最后,诗人以“五更平陆已成河”作为结尾,寓意着战场上的残酷杀戮与流血牺牲,展现了一幅悲壮的战争画卷。整首诗情感浓烈,语言凝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四太子河》是南宋诗人曾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淮河岸边的所见所思,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在诗中,曾极以淮河为象征,表达了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北伐的不满。 该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南宋时期,当时中原沦陷,金国南侵,南宋朝廷被迫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在这段时间里,曾极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知识分子,对时政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他看到了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也对民生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关注。 在南宋时期,由于战争和社会动荡,民生疾苦日益严重。淮河地区曾是南宋与金国交战的前线,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曾极在淮河岸边,看到了百姓的苦难生活,内心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因此,他在《四太子河》一诗中,通过对淮河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忧虑和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