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遣使
谈锋亹亹折强隣,专对当年亦有人。
国老胸中兵百万,不将全力靠江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言语交锋中,勇敢挑战强大的对手,过去就有人擅长此道。老先生心中有百万雄兵,不必完全依靠神仙助力。
去完善
释义
1. 谈锋:比喻善于言辞辩论的才情。
2. 亹亹:娓娓道来。
3. 强隣:指强大的邻国,这里可能是指与南唐相邻的国家。
4. 专对:擅长应对,这里特指用言辞解决纠纷的能力。
5. 国老:古代尊称年高有德的人,这里指范质,五代时人,曾仕南唐,以文韬武略闻名。
6. 兵百万:形容范质的军事才能,意指他有统率百万大军的能力。
7. 不将全力靠江神:这句意思是范质不会完全依赖江神的庇护来保卫国家。这里的“江神”可能指的是长江之神,因为南唐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的江水被视为守护国家的象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唐派遣使者与邻国进行谈判的情景。诗人通过描述使者的口才和智谋,表达了对国家实力的信心。虽然南唐有一定的军事实力,但诗人认为国家的安定不仅仅依靠军事力量,更需要智慧和政治手段。这首诗歌颂了南唐使者在对外交往中的智慧和勇敢,同时也强调了政治智慧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唐遣使》是南宋诗人曾极的代表作,创作于12世纪初。诗人在其生活时代感受到了南唐灭亡的历史伤痛,以此表达了对故国沦亡的哀愁和对战争与历史的感慨。这首诗反映的是南宋初年,金兵入侵、宋室南渡的历史背景下,人们对于家国沦丧的痛惜和忧虑。
在12世纪初期,南宋王朝建立不久,北方大片土地被金人占领,南方地区也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这一时期,战乱频仍,民生疾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曾极作为一名爱国文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深感忧虑。他通过描绘南唐遣使的历史故事,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关切和对和平的渴望。
此外,曾极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历史变革的时期。宋朝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然而在国家政治、军事方面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诗人通过回顾南唐的历史,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他希望通过诗歌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现实的关注,从而为实现国家的振兴作出努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