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廊
负矢前驱敌未擒,虎侯高揭意何深。
文皇决拾精天下,偏爱良工辨木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箭在弦上敌人尚未擒拿,英勇无畏的将领已冲锋在前。 这其中的深意是,皇帝选择优秀的武士,他们不仅能识别木头,更能洞察人心。
去完善
释义
1. 负矢:指带箭伤;带有武器。
2. 前驱:指在前面引导或带头。
3. 敌未擒:指敌人还未被捉到或消灭。
4. 虎侯:是唐代官职,这里可能指武艺高强的人。
5. 高揭:高举,这里可理解为有很高的追求。
6. 意何深:意为追求的目标有多深远。
7. 文皇:这里的文皇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他擅长射箭。
8. 决拾:古代射箭用具的两种部件,此处表示专心致志地射箭。
9. 精天下:成为天下之精英的意思。
10. 良工:指手艺高明的匠人。
11. 辨木心:辨别树木的内在品质。这里可以理解为识别人才之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名为《行廊》,是明代诗人曾极所作。诗中描述了在激烈的战斗中,将领们英勇作战的情景。“负矢前驱敌未擒”,形象地描绘了将士们冒着敌人的箭矢奋勇前进,奋勇杀敌的壮烈场景。接着,诗人以“虎侯高揭意何深”表达了虎将们那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然后,诗人通过“文皇决拾精天下,偏爱良工辨木心”这一句,赞美了皇帝选拔贤能,了解并重用有才华的人。这句话也暗示了在战争年代,更需要有才能、有智慧的人才来辅佐君王,共同保卫国家。诗人运用精美的言辞,展现了明君贤臣同心协力治理国家的画面。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战斗为主线,通过对将领、皇帝以及良工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和对国家栋梁之才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行廊》是南宋诗人曾极的一首描绘春日美景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6年左右,正值南宋后期,时局动荡,民族矛盾尖锐。诗人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柳絮飘飞的景象,反映了其对故乡风光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曾极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擅长诗词歌赋。然而,身处南宋后期的他,面对国破山河、民生疾苦的现实,心情沉重。他的许多诗篇都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行廊》也不例外。在诗中,他以柳絮飘飞的形象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故乡眷恋之情。
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蒙古铁骑南侵,疆土丧失,百姓流离失所。而南宋朝廷内部的腐朽和无能,使得国家的危机日益严重。诗人曾极作为一名爱国文人,对此深感痛心,但他又无力回天,只能寄情于诗文,抒发内心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