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
轮鞅千年路欲迷,板桥名在市朝非。
玄晖太白微吟处,独酌悠然命驾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车马驶过千年的道路,让人产生迷茫;板桥的名声在繁华都市中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了。这里是玄晖和太白的诗作之地,独自畅饮一番,便悠然驾车回归了。
去完善
释义
1. 轮鞅:名词,指车轮和马匹,这里代指车马,即游客。
2. 千年路欲迷:这句是说经过千年的演变,板桥的风光已经让人难以分辨。
3. 玄晖太白微吟处:玄晖指的是南朝诗人谢脁的字;太白则是指唐朝诗人李白。这里借用两位诗人的名字来赞美板桥的风景。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古诗是描绘诗人曾极路过板桥时的所见所思。首句“轮鞅千年路欲迷”,通过描述路上的车辆之多、时间之久,表现了世事的纷扰与变迁;第二句“板桥名在市朝非”则说明了即使声名赫赫的板桥如今也不再繁华。而后两句“玄晖太白微吟处,独酌悠然命驾归”,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古代诗人谢眺和李白,想象他们在这里低声吟咏的场景,诗人因此生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悠然之感,并且在此情此景中放下世俗的纷扰,独自驾车离去。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现实生活的超脱,情感深沉且富有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板桥》是南宋诗人曾极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板桥周边宁静优美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先,从创作时间上看,《板桥》大约创作于南宋晚期,此时正值宋金战争期间,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选择了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主题,表达了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
其次,从人生际遇方面看,曾极作为南宋的一位文人,可能对当时社会的矛盾和纷争深感忧虑。他通过描绘板桥周边的田园风光,表达了希望过上平静生活的愿望。此外,他还可能受到了陶渊明等田园诗人的影响,通过对乡村景色的描绘,展示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南宋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一方面,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另一方面,政治腐败、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文人选择了逃避现实、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曾极也不例外。因此,《板桥》一诗所表现出的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实际上反映了南宋文人在复杂社会环境下的精神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