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红泉精舍

标题包含
红泉精舍
十里长松一幅巾,温汤浄濯满衣尘。 石门隔断世间事,仙窟能容鹤上人。 已主谢公为北道,更依华子作西邻。 红泉可酒兼宜茗,便合躬耕老此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漫长的松间小路上,一块头巾随风飘动;温泉洗净身上的疲惫和尘埃。 石门的隔绝使得尘世纷扰远离,宛如仙境般的住处接纳了超凡的贤者。 此地已经拥有了谢公一般的名士引领,更有华子为伴成为相邻好友。 这里清澈的红泉不仅适合酿酒,更适合烹茶品茗,真是个可以让我度过余生的好地方。
去完善
释义
1. 十里长松一幅巾:"十里长松"描述的是红泉精舍周围十里的松树景象,"一幅巾"指的是一幅画面或景致。 2. 温汤浄濯满衣尘:"温汤"是指温泉,"浄濯"是洗涤干净的意思,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用温泉水洗净满身尘土的画面。 3. 石门隔断世间事:"石门"这里应该指的红泉精舍周边的石门等景观,"隔断世间事"表达了远离世俗纷扰的意境。 4. 仙窟能容鹤上人:"仙窟"是对红泉精舍的赞美称谓,"鹤上人"可以理解为在红泉精舍的隐居者。 5. 已主谢公为北道:"谢公"这里应指东晋政治家谢安,"北道"在古代指从北方通向南方的道路,这一句可能是对谢安曾在此地活动的描写。 6. 更依华子作西邻:"华子"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位在红泉精舍附近的隐士,"西邻"表示近邻关系,这一句可能是对那位隐士的描写。 7. 红泉可酒兼宜茗:"红泉"是红泉精舍附近的一处泉水,"可酒兼宜茗"是说这处泉水既可用来酿酒,也可用来煮茶。 8. 便合躬耕老此身:"便合"是应该、理应的意思,"躬耕"是指亲自耕种田地,"老此身"表示自己愿意在这里度过晚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清幽脱俗的隐居生活画卷,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远离尘世纷扰、向往自然宁静的愿望。 首先,诗人在开篇通过“十里长松一幅巾”展现了红泉精舍周围的壮观景色,巧妙地运用“一幅巾”的形象比喻,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一美景之中。接下来的“温汤浄濯满衣尘”则表达了诗人身处此地的一种愉悦心情,以此洗净身上的尘土,净化心灵。 随后,“石门隔断世间事,仙窟能容鹤上人”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隐逸心态。诗人以石门喻示其与世俗的隔绝,又以仙窟暗指自己心灵的寄托之处,并表达了与鹤为伴的超然境界。 紧接着,“已主谢公为北道,更依华子作西邻”两句则表现了诗人效仿古人归隐田园的理想。他借谢公和华子这两位古人的隐逸事迹,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敬意。 最后,“红泉可酒兼宜茗,便合躬耕老此身”两句,诗人描述了红泉精舍的生活场景:品美酒、赏香茗,并暗示自己愿意在此地度过余生。这既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描绘,也是对自己内心追求的明确表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红泉精舍》是南宋诗人曾极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渡之后,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政权建立初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曾极作为一个有远见的士人,对时局充满了忧虑和关切。 在创作这首诗时,曾极刚刚从家乡福建泉州来到临安(今杭州),开始了他的宦游生涯。他心怀壮志,希望为国家治理做出贡献。然而,现实中的南宋政权腐败严重,外患频繁,让曾极深感痛心。他在红泉精舍暂时寄居,日夜沉思,写下了这首抒怀之作。 在诗中,曾极以红泉精舍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然而,诗人并没有陶醉于美景之中,而是通过对红泉精舍的描述,表达了他对现实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许。他希望国家的政治能够像清澈的红泉一样,涤荡污秽,净化人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