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轩
剑磨馿膊倦征途,三岁南轩客寓居。
建业水甘供日饮,波间亦有武昌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剑磨馿膊倦征途,三岁南轩客寓居。
建业水甘供日饮,波间亦有武昌鱼。
此句可译为:
宝剑在驴背上颠簸疲倦了征途,我在南轩居住已有三年。
建业的泉水甘甜,可供日常饮用;河水中也有美味的武昌鱼。
去完善
释义
1. 剑磨驴膊:指人在艰难困苦中磨练意志。"剑磨"形象地描绘了艰难的处境;"驴膊"则代表人的耐力和毅力。
2. 建业水:指南京附近的水源,这里用来表示距离作者所在地不远。"水甘"在这里是反义,实际上暗示环境艰苦。
3. 武昌鱼:古时候湖北武汉市一带盛产的一种鱼。
去完善
赏析
《南轩》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曾极在南轩地区的所见所感。首句“剑磨馿膊倦征途”表达了诗人在漫长的旅程中感到疲惫不堪的心情,这里的“剑磨馿膊”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接下来的“三岁南轩客寓居”表明诗人已经在南轩地区居住了三年之久,这里的“客寓居”体现了诗人的漂泊不定和孤寂之感。
第三句“建业水甘供日饮”描述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饮水来源,即建业地区的水。这里的水甘甜可口,足以满足诗人日常生活的需求。而最后的“波间亦有武昌鱼”则暗示了南轩地区富饶的鱼产资源,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虽身处异地,但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的乐观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轩》是南宋著名诗人曾极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正值南宋中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的时期。
在南轩创作的这段时间里,曾极的个人经历颇为坎坷。他曾任太学正、国子祭酒等官职,后因直言不讳触怒权贵而被罢免。此后,他曾一度流落民间,过着清贫的生活。然而,尽管生活困苦,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关注国家民生,用自己的诗歌作品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南轩》一诗中,曾极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表达了他在生活中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他也通过南轩这一意象,抒发了自己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无奈。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质朴,充分体现了曾极诗歌的艺术风格和高尚情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