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湘宫寺

标题包含
湘宫寺
数椽败屋湘宫寺,虞愿忠规正凛然。 十级浮屠那复有,虚抛贴妇卖儿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几间破旧的寺庙,虞愿忠诚的建议显得格外严肃。原本应该建造的十层佛塔已经不复存在,只是白白浪费了那些本可以用于抚养妻儿的金钱。
去完善
释义
1. 数椽:几间房子;此指湘宫寺仅有几间破败的房屋。 2. 败屋:破旧的房屋。 3. 虞愿:南朝齐、梁时人,官至太中大夫,性情刚直。据《南史·卷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五》记载,虞愿当时曾批评皇帝修建湘宫寺一事奢侈无度,尽费百姓脂膏。 4. 忠规:忠诚正直的谏言。 5. 凛然:严肃而可敬的样子。 6. 十级浮屠:指湘宫寺中的佛塔。浮屠为佛教塔之泛称。 7. 那复有:即不再有,此处表示湘宫寺已经破败不堪,曾经的壮丽景观不复存在。 8. 虚抛:白白浪费。 9. 贴妇:典出《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他曾上疏劝谏皇帝节俭为民,其中提到有人为了建造湘宫寺“卖儿贴妇”之事。贴妇指卖掉妻子以换取金钱。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湘宫寺》中,诗人曾极通过对湘宫寺的描绘,传达出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诗的开篇以“数椽败屋湘宫寺”描绘了湘宫寺的破败景象,突显出历史的沧桑感。紧接着,诗人引用虞愿的忠诚规谏,表达出对忠臣义士的敬仰之情。 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借“十级浮屠”的消失,表达了对国家衰败、民生凋敝的忧虑。同时,通过“虚抛贴妇卖儿钱”这一描绘,诗人形象地揭示了百姓因战争和腐败而承受的巨大痛苦。 整首诗寓情于景,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仗、拟人等修辞技巧,使诗歌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湘宫寺》是南宋诗人曾极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90年至1264年之间,即南宋中期。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历史上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诗人曾极,生活在南宋时期,当时国家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他青年时期参加科举考试失败,一生未得功名。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关注,而是以诗歌为载体,表达自己对现实的关注和忧虑。他的诗作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被誉为南宋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 在《湘宫寺》这首诗中,曾极通过对湘宫寺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家乡美好景色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公。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