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梁金华宫石

标题包含
梁金华宫石
照影清溪眩怪奇,推迁十代市朝非。 莫欺藓眼苍苔面,曾伴昭明识蔡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澈的溪水映出奇幻的光影,经历了十个朝代变迁,这里已不再是当时的市集和朝廷。不要轻视那些长在青苔上的细小苔藓,它们曾经陪伴着南朝的昭明太子,见证了蔡妃的传奇故事。
去完善
释义
1. 梁金华宫:在浙江省金华市。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时,初为寒山、拾得两位僧人的住所,后来成为避暑行宫,梁武帝在此设立"金光华王"的爵位。 2. 清溪:泛指清澈的小溪。此处可能指金华宫附近的一条溪流。 3. 怪奇:奇特,奇怪。此处形容石头的形状奇特。 4. 推迁:推移变迁,这里指时间的流逝。 5. 十代:这里是虚指,表示很长时间。 6. 市朝:城市和朝廷,这里指社会状况的变化。 7. 莫欺:不要欺骗,不要小看。 8. 藓眼苍苔面:形容石头的表面覆盖着青苔和藓类植物。 9. 曾伴昭明:指的是南朝梁代的太子萧统,他曾在金华宫内读书,编有《昭明文选》。 10. 蔡妃:即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她博学多才,精通音律,擅长文学创作。相传她曾陪伴昭明太子一起鉴赏过这块石头。
去完善
赏析
《梁金华宫石》这首诗描绘了金华宫石的美景和历史的变迁。诗人通过描述石头在清澈的溪水中倒映出怪异奇特的身影,引发人们对于时光流转、世事无常的感慨。“莫欺藓眼苍苔面”一句则提醒我们要尊重历史,珍惜当下。最后一句“曾伴昭明识蔡妃”则揭示了这块石头的特殊地位,它见证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是一位沉默的见证者。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金华宫石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梁金华宫石》是南宋诗人曾极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金华宫中的一块奇特岩石,以及它所见证的历史变迁。以下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在南宋时期,金华宫位于杭州西湖边的栖霞岭下,是一个著名的皇家园林。这块奇特的岩石上刻有“梁金华宫”的字样,据传是南宋皇帝赵构南渡时所题。诗人在游览金华宫时,被这块岩石所吸引,从而写下了这首《梁金华宫石》。 在这个时期,曾极作为一位文人墨客,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的社会环境中。他的诗作多反映民间的苦难和对国家的忧虑。在创作这首诗时,曾极或许在感叹历史沧桑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此外,当时南宋政权偏安一隅,北方大片土地沦陷于金人手中。面对外敌入侵和国内政治腐败,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身抗金事业,期望恢复中原。曾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或许也在寻找一个振兴国家的契机,而这首诗正是他抒发壮志的一种方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