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
紫盖横天整复斜,兴亡接翅似昏鸦。
旧时石阙摩云处,荻屋荆扉一两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紫色的伞盖在空中飘荡,时正时斜,如同昏鸦展翅飞翔在历史的兴衰之间。曾经的石砌宫殿矗立云霄,如今只剩低矮的茅草屋,那里住着为数不多的几户人家。
去完善
释义
《台城》是南宋诗人曾极创作的一首描绘南京金陵怀古诗。以下是注释:
1. 紫盖:指南方的天空景象,即紫云翻涌覆盖在天的景象。
2. 横天:指紫云铺天盖地,无边无际的壮观景象。
3. 整复斜:形容紫云翻滚,不断变换形态的景象。
4. 兴亡:国家的兴盛与衰亡。
5. 接翅:喻指飞行中的乌鸦群。
6.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7. 旧时石阙:指东吴时期的石头城遗址。
8. 摩云:形容高耸入云的壮丽景象。
9. 荻屋:用荻草作为建筑材料建造的房屋,表明此处荒废贫穷的景象。
10. 荆扉:用荆棘制作的门,象征荒凉之境。
去完善
赏析
《台城》是一首描绘古代台城景象的诗词,诗人曾极通过对台城的观察和描述,表达了他对历史变迁、兴亡更替的感慨。
首句“紫盖横天整复斜”,以紫盖山为背景,展示出一幅壮丽的天际线。这里,诗人用“横天”和“整复斜”来形容紫盖山的气势恢宏,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变化。
接着,诗人以“兴亡接翅似昏鸦”来表达他对兴亡交替的理解。这里的“接翅”指的是乌鸦成群飞起时的情景,而“昏鸦”则象征着衰败和没落。诗人通过这一形象比喻,表达了历史的沧桑感以及人们对兴亡的无奈与感慨。
在颔联中,诗人以“旧时石阙摩云处”和“荻屋荆扉一两家”构成鲜明的对比。曾经的雄伟壮丽的台城,如今已变成破旧不堪的石阙;而昔日繁华的皇城,如今只剩下稀疏的几户人家。这种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历史兴衰的无常,引发了人们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台城》是南宋诗人曾极的一首怀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75年,当时正值南宋末年,蒙古大军南下侵宋,南宋朝廷岌岌可危。
在这段时间里,曾极作为南宋官员,亲眼目睹了国家危机四伏的局势。他曾积极参与抗蒙斗争,但无奈南宋国力衰微,无法抵挡蒙古大军的进攻。在这种情况下,他痛心疾首地写下了这首《台城》,以表达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在《台城》这首诗中,曾极借用了东吴末年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南宋末年的相似处境。当时的东吴政权已经腐朽堕落,最终被西晋攻破。曾极通过对这一历史的回顾,警示世人要吸取历史教训,加强对国家的治理,以防止类似悲剧的发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