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后主祠

标题包含
后主祠
真珠帘下变离声,多少嫱妃掩袂听。 赢得牢愁三万斛,孤舟撑入大梁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诗词歌赋的珠帘下诉说着离别之音,有多少美丽的妃子擦拭着泪水倾听。 赢得无尽的忧愁,独自划着小船驶向繁华的大梁城。
去完善
释义
1. 真珠帘:比喻豪华的宫廷生活。 2. 变离声:指别离的悲歌。 3. 嫱妃:宫中女官名,这里泛指后宫的妃子们。 4. 掩袂听:用衣袖遮面哭泣。 5. 赢得:得到。 6. 牢愁:深沉的忧愁。 7. 三万斛:形容数量非常多。 8. 大梁城:古代魏国的都城,今河南开封一带。
去完善
赏析
《后主祠》是宋代诗人曾极创作的一首描绘南唐后主李煜祠的诗。这首诗通过真珠帘下的离歌声、遮面而听的嫱妃以及孤舟撑入大梁城的景象,形象地展现了李煜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伤与无奈。 首句“真珠帘下变离声”描述了南唐皇宫内悲哀的离别场面。在奢华的真珠帘下,宫廷乐师们演奏着离别的曲子,传达了浓厚的离别之情。 次句“多少嫱妃掩袂听”展示了众多宫廷女子在倾听离歌时的悲痛神情。她们用袖子遮住脸庞,以免被人看到她们的泪水。这里,诗人以具体的动作描绘出这些女子的悲伤情感。 第三句“赢得牢愁三万斛”表达了李煜内心的痛苦和忧郁。他因失去国家而被俘至汴京(即诗中的“大梁城”),这使他深感痛苦。这里的“三万斛”形容忧愁之多,突出了李煜的痛苦程度。 尾句“孤舟撑入大梁城”刻画了李煜被俘后的情景。他孤独地乘船进入汴京,象征着他成为亡国之君的命运。这里,诗人通过孤舟这一形象来表现李煜的孤立无援。 整首诗通过对离歌声、哭泣的宫女以及孤舟撑入大梁城的描绘,深刻展示了李煜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伤与无奈。诗人用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文字将这一历史事件呈现得栩栩如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后主祠》是南宋诗人曾极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描述了南唐后主李煜的祠堂,以及他对历史人物的感慨。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众生活困苦。 在这个时期,曾极的个人经历也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职,但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谪。他关注民生疾苦,对南宋朝廷的腐朽现象深感忧虑。在这种背景下,曾极创作了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生活的同情。 在南渡之后的南宋,国家偏安江南一隅,失去了北方大片国土。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外患频繁。与此同时,民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受战乱和贫困之苦。曾极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文人,他以诗歌为武器,揭露时弊,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在《后主祠》这首诗中,他以南唐后主李煜的典故为例,警示当世统治者要吸取历史的教训,关注国家的长远利益。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