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高座寺

标题包含
高座寺
石子冈前高座寺,犊车曾向此徘徊。 清谈未解倾人国,更引番僧度海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石子岗前的这座寺庙,曾经有牛车在此处停留。那时的人们还未完全理解那些令人倾倒的故事,更有外国僧人从远方赶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石子冈:指的是石头多的地方,是古代的一种说法,相当于现代的乱石堆或碎石地。 2. 高座寺:一座寺庙的名字,在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附近的一座古庙。 3. 犊车:一种古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是由牛拉着的车子。 4.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5. 清谈:指古人相聚一起谈论文学、哲学等话题的行为。 6. 倾人国:意思是国家因此而衰落,这里指倾覆国家的事情。 7. 番僧:指从西域来的僧人。 8. 度海来:表示跨过海洋而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坐落在石子冈前的寺庙高座寺的情景,描述了当时的人们常常来到这座寺庙进行清谈,同时提及了从海外而来的蕃僧也在其中进行交流。诗歌的主题以宗教和交流为主,体现了诗人对当时文化和信仰氛围的关注和欣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高座寺》是南宋诗人曾极创作的一首描绘寺庙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也就是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金、南宋并立的历史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断。 在诗歌创作期间,曾极作为南宋的一名官员,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曾担任江西建昌军通判,负责管理地方政务,关注民生疾苦。然而,南宋朝廷腐朽堕落,政治腐败严重,国家内外交困,使得曾极对现实感到失望和愤怒。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描绘高座寺景象的诗,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同时期,佛教在中国南方地区盛行,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禅宗佛学的研究。高座寺位于江西庐山,是禅宗五山之一,寺内僧侣云集,禅院幽深。曾极在游览高座寺时,被其清幽的景致所吸引,因此创作了这首描绘高座寺风光的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曾极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禅宗哲学的理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