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张丽华墓

标题包含
张丽华墓
伴侣声沉王气销,香魂血涴有谁招。 蓬科三尺光尘在,犹作台城花月妖。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声音低沉的伴侣已经销蚀了王的气象,芳香和灵魂的血迹已变得模糊不清,有谁来召唤呢?三寸之树依然孤独地存在于此,如同台城的美丽花朵与月光。
去完善
释义
1. 曾极:明朝诗人,其诗风独特,情感深沉。 2. 王气销:此处指的是国家气运衰退,暗指南朝陈国灭亡。 3. 香魂血涴:形容张丽华死时的惨烈情景,香魂指张丽华,血涴指血腥污秽。 4. 有谁招:指没有人悼念张丽华。 5. 蓬科:坟墓的意思。 6. 三尺光尘:指长明灯照耀下的张丽华墓。 7. 台城花月妖:形容张丽华生前美貌及生活奢侈的场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张丽华墓”,描述了南朝陈皇后张丽华悲惨的命运和不幸的遭遇。诗人通过讲述张丽华香消玉殒的故事,展现了南朝王气的消散和王权的衰败。 首句“伴侣声沉王气销”,意味着昔日繁华的王朝已经消失,曾经的同伴们也已离去,只剩下孤独的、沉默的张丽华。这里的“伴侣声沉”既指她的死亡,也象征着南朝陈的灭亡。 第二句“香魂血涴有谁招”,形象地描绘了张丽华的悲剧命运。她的血肉之躯已经化作尘土,而她的灵魂却仍然无法得到安息,始终被过去的罪恶纠缠。这句诗既表现了张丽华无法逃避的厄运,又揭示了封建统治者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的事实。 第三句“蓬科三尺光尘在”,提到了张丽华的墓地,表达了诗人对她凄惨命运的同情。尽管她已经死去,但她的墓地却依然存在于世间,让人们回想起她曾经的风华绝代。这里的“蓬科三尺”,是指张丽华的坟墓,暗示了她在这个世界的痕迹。 最后一句“犹作台城花月妖”,是诗人对张丽华美貌的赞美。尽管她已经离世,但她的美貌依然被人们传颂,成为了台城美丽夜景的象征。这里的花月妖,是诗人对张丽华美貌的比喻,也是对她悲剧命运的哀叹。 整首诗以张丽华墓为线索,通过对她的悲惨命运的描绘,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历史的反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张丽华墓》是南宋诗人曾极创作的一首咏史诗,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在1279年左右。在这个时期,南宋正面临着蒙古大军的侵略,国家危机四伏。诗人曾极以张丽华墓为题,表达了对此时局的不满和对历史的反思。 张丽华是南朝陈后主宠妃,以美貌和才艺著称,但在陈灭亡后被杀。曾极在诗中描绘了张丽华墓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她的同情和对历史无情的一面感慨。同时,他也借题发挥,暗喻当时南宋朝廷的昏庸无能,以及面对蒙古大军侵略时的软弱无力。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是南宋末年,国家内外交困,诗人曾极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对国家的现状感到痛心疾首。他通过张丽华的故事,呼吁朝廷警醒,抵抗外敌,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