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庆堂字
森然笔势聚干将,气轧钟王未肯降。
惆怅当年铁钩锁,可能无意锁长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雄壮的笔势如同聚集了众多的剑客勇士,气势磅礴,即使与钟繇、王羲之相比也不落下风。让人想起那些曾经在书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大家们,他们或许并未刻意去追求书法的意境和技巧,只是自然而然地挥洒出那如画如诗的字句,犹如神来之笔,令人称羡不已。
去完善
释义
森然:森严的样子,形容书法的严谨结构。
笔势:指书法的韵味和气势。
聚干将:汇聚各路英才的意思,比喻文人墨客聚集在一起。
气轧:这里指的是气概压过了。
钟王:指三国时的书法家钟繇和王羲之,被誉为“书圣”。
铁钩锁:毛笔的一种握法,因书写时笔画如铁钩般坚定有力而得名。
可能:也许、或许。
无意:没有刻意去做某事。
锁长江:形象地表达出了作者的书法如同锁住了长江之水那样富有力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曾极对书法艺术的赞美与思考。首句“森然笔势聚干将”以兵器比喻书法笔势,展现了书法家们精湛技艺。第二句“气轧钟王未肯降”意味着诗人认为书法家的作品即使面对钟繇和王羲之这样的书法巨匠也不逊色。诗人在第三、四句转而叹息:“惆怅当年铁钩锁,可能无意锁长江?”这里用锁江的意象表现了书法艺术的深邃和独特魅力。整首诗既流露出诗人对书法艺术的欣赏,又抒发了他对自己及同道们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德庆堂字》是宋代诗人曾极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150年左右。这个时期,正值南宋初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件。例如,靖康之难导致北宋灭亡,南宋建立;随后又爆发了金朝对南宋的战争。
在这段时间里,曾极的生活经历也颇为坎坷。他曾担任地方官职,但因不满朝廷腐败,辞官回乡。在这个过程中,他见证了民间的疾苦,对国家现状深感忧虑。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通过诗歌来表达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德庆堂字》表达出诗人对人生、家国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人在诗中以“德庆堂”为题,表达了希望国家能够实现道德振兴的愿望。通过对“德庆堂”这一意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他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朝廷不作为、百姓生活困苦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