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华台
昼可骑虹夜摘星,山根万瓦碧磷磷。
雨台不为云光老,一洗南朝战伐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日里驾着长虹飞行,夜晚可以摘下星辰,山峰脚下闪耀着无数琉璃瓦般的光芒。雨中的楼阁不会被岁月侵蚀,它将洗净南朝战争的烟尘。
去完善
释义
1. 骑虹:乘彩虹而行,比喻登山临水或游览名胜;这里指在白天游赏美景。
2. 山根:山的根基部位,这里指的是山脚或山腰。
3. 瓦:房屋的屋顶,这里用来形容繁茂的草木。
4. 碧磷磷:形容青翠的山色。
5. 雨台:即雨华台,位于江苏南京的一处著名景点。
6. 云光:云雾之光,这里借指景色宜人之处。
7. 老:衰败、凋零,这里描述景色的变化。
8. 一洗:一扫而光,形容全部除去。
9. 南朝:中国历史上南方的一些朝代,这里主要指梁朝(502年-557年)。
10. 战伐尘:战争带来的硝烟尘土,这里代指战乱的历史痕迹。
去完善
赏析
《雨华台》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山画卷。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昼可骑虹夜摘星,山根万瓦碧磷磷"一句,以白天驾驭彩虹、夜晚摘下星辰的夸张想象,展现了壮丽的山川景色。而"雨台不为云光老,一洗南朝战伐尘"则透露出诗人渴望通过山水之美来洗去战争的硝烟,表达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了一幅绚丽的自然景观,以及诗人在其中寄托的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华台》是南宋诗人曾极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雨华台周围的景色和作者登临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曾极的生活时代背景。他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政治腐败、战乱频仍的时期。当时的金国不断南下侵略,南宋政权风雨飘摇。在这样的背景下,曾极作为一名文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矛盾的情感。
其次,我们要关注曾极的个人经历。他在政治上并不得志,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然而,这并没有让他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对诗歌的热爱。他游历山水,结交文友,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在游历过程中,他登上了雨华台,目睹了壮观的景色,不禁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雨华台》。
最后,我们要了解雨华台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雨华台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是一座古代建筑,因时常出现云雾缭绕的景象而得名。这里曾是南宋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他们在台上吟诗作对,抒发胸臆。曾极在登上雨华台时,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