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亭
青山四合遶天津,风景依然似洛滨。
江左于今成乐土,新亭垂泪亦无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青水秀环绕着城市中心,这里的景色仍像洛阳那样优美。如今江南已经变成了富饶之地,没有人再在新亭悲伤哭泣了。
去完善
释义
1. 青:绿色;山: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四合:四面环绕在一起。
2. 遶:围绕;天津:天津市的古称,此处泛指中原地区。
3. 洛滨:洛阳附近的洛水之滨,此处以洛阳喻指中国北方。
4. 江左:长江下游以东地区;于今:现在;乐土:安乐的地方。
5. 新亭:中国古代建筑名称,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是古代文人墨客聚会的场所。
去完善
赏析
《新亭》是南宋诗人曾极的一首描绘新亭风光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新亭周围的青山、河流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新亭风光的喜爱和对历史的感慨。
首句“青山四合遶天津”,描述了新亭周围青山环绕的美景。青山象征着宁静与祥和,而天津则寓意着江河交汇之处,这一景象使得新亭成为了一处美丽的世外桃源。
次句“风景依然似洛滨”,将新亭的美景与洛阳的风景进行对比。洛滨是洛阳附近的一片水域,曾是古代文人墨客聚集之地,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新亭风光的热爱和对历史的缅怀。
第三句“江左于今成乐土”,江左即长江下游地区,这里曾经是中国古代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诗人认为,虽然现在的新亭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历史名城,但依然是一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土地。
最后一句“新亭垂泪亦无人”,则是诗人对新亭历史的感慨。新亭曾是东晋时期的人们用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地方,而现在,虽然新亭的风景依然美丽,但已不再有古人在这里垂泪忧国。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新亭》是南宋著名诗人曾极创作的一首描绘金陵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74年,当时南宋政权偏安江南,诗人以金陵为背景,抒发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
在这一年里,曾极的人生际遇颇为波折。他原本是一位爱国志士,但时运不济,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他在江南游历期间,目睹了南宋政权的腐败和民间疾苦,心中充满忧虑。他来到金陵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新亭》诗。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南宋时期,金兵南侵,中原失陷,南宋政权被迫偏安江南。其次,南宋政治腐朽,皇帝昏庸无能,权臣当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此外,江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但与北方战乱相比,这里的生活依然显得宁静而安详。
在这首诗中,曾极通过描绘金陵的美景,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感叹江山依旧、人事已非,表达了对南宋政权的不满和对民族复兴的期待。这首《新亭》成为了南宋诗人忧国忧民情怀的写照。
去完善